衡阳珠晖区游玩攻略

2024-11-15

一、珠晖之名,源远流长

(一)历史变迁铸辉煌

珠晖区自汉高祖五年(前 202 年)置酃县于城郊酃湖平原,至今已有 2200 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珠晖区先后入临蒸、新城、衡阳、清泉等县属地,见证了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

西汉高祖五年,酃县设立,成为这片土地历史的开端。此后,东汉建安元年,析酃县南部东北境、烝阳县东境置临烝县,县治设酃县城。三国时期,析长沙郡东南置湘东郡,郡治设酃县。隋、唐、宋均属衡阳县。元顺帝至元三年,属湖广行省衡州路新城县。明洪武十年,属湖广行省衡州府衡阳县。清乾隆二十一年,属湖南省衡永郴道衡州府清泉县。1949 年 8 月,属衡阳县。1955 年 5 月,始称江东区。2001 年 4 月,衡阳市城区区划调整,江东区更名为珠晖区,将原市郊区茶山坳镇、东阳渡镇、和平乡、酃湖乡划入。

可以说,珠晖区作为古城衡阳的发源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二、经济腾飞展新颜

(一)综合实力稳步升

2023 年,珠晖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5.8 亿元,年末 GDP 总量在全市的占比为 7.5%。比上年增长 3.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2.9:34:63.1,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9.1 亿元,增长 2.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107.43 亿元,增长 1.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199.28 亿元,增长 5.3%。第一、二、三产业对 GDP 贡献率分别为 2.2%、16%、81.8%。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 6970 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 37059 户。净增 “四上” 企业 37 个。

(二)农业发展有特色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 15.14 亿元,下降 5.2%。其中,农业产值下降 3.3%;林业产值增长 7.3%;牧业产值下降 20.9%;渔业产值下降 0.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增长 5.0%。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去年持平;油料播种面积下降 5.5%;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增长 3.3%。全年粮食总产量增长 3.4%;油料产量下降 4.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 4.5%。全年出栏肉猪与去年持平;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下降 25%;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羊下降 9%;出笼家禽增长 3.3%。全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163.13 公顷。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 家,“两品一标” 认证农产品达 23 个。

(三)工业建筑业齐头进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下降 1.1%,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3 个,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 65.5%,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 96.7%。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15 家,完成总产值 174.41 亿元,增长 5.7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21.73 万平方米,下降 31.29%。

(四)服务业繁荣活力显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 18.9%;金融业增加值增长 5%;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 1.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7.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6.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 14.24%,利润总额下降 73.31%。

(五)固定资产投资增动力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 6.5%。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增长 19.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增长 22.9%,非国有投资下降 2.4%。分投资方向看,民生工程投资下降 36.7%,生态环境投资增长 403.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312.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 45.6%,工业投资下降 28.2%。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下降 28.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8.9%。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18.9%。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 34.06 万平方米,增长 32.06%;商品房销售额 17.43 亿元,增长 17.17%。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活跃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2.36 亿元,增长 0.5%,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 7.2%。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完成零售额 6.92 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9%。分商品类别看,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14%,金银珠宝类下降 10.6%,日用品类增长 1.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 19.8%,中西药品类下降 59.2%,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 43.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 7.0%,石油及制品类下降 2.4%。全年进出口总额 1.96 亿元,比上年上升 1.8%。其中,出口 1.96 亿元,上升 1.7%;进口 30 万元,上升 58.9%。

(七)财政收支保稳定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 11.85 亿元,下降 19%,其中,地方收入合计 3.20 亿元,下降 13.29%。全口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 91.59%,财政总收入占 GDP 的比重达 3.75%。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3.22 亿元,下降 7.3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89 亿元,下降 17.13%;农林水事务支出 1.22 亿元,增长 4.75%;科学技术支出 3494 万元,增长 1.28%;卫生健康支出 1.57 亿元,下降 27.38%;教育支出 2.38 亿元,增加了 0.88%;交通运输支出 555 万元,增长 201.63%。

三、人口规模显活力

(一)常住人口数量可观

根据搜索到的资料,截至 2021 年,珠晖区常住人口为 337337 人;截至 2022 年 10 月,珠晖区常住人口 43.35 万。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珠晖区的常住人口数量较为可观,这也反映出该区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发展活力。

众多的常住人口为珠晖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力基础。一方面,劳动力资源丰富,为工业、服务业等各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口也带来了旺盛的消费需求,推动了商业、零售业等领域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的经济活力。同时,常住人口的稳定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四、旅游胜景醉人心

(一)名胜古迹韵味浓

珠晖区拥有众多名胜古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珠晖塔,作为雁城三塔之一,位于茶山坳镇藕塘村,雄踞湘江东岸之拜亭山上。它由清代安徽巡抚衡阳人王之春主持兴建,耗白银 6 万两,费时 13 载,于光绪丁酉(1897)年建成。塔高 10 丈 5 尺,砖石结构,七层八棱,石阶旋梯。塔基四周刻有飞禽走兽图形,塔内拱门嵌有石刻碑文,为江苏学政王先谦撰写、宁夏知府黄自文手书,现存 4 块。建珠晖塔与原来的来雁塔隔江相望,互为犄角,镇锁风水不致流失。

湘南学联旧址,原为 “浮桥公所”,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平面布局为二进五开间前后天井,占地面积 9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700 平方米。旧址陈列馆位于江东粤汉马路 1 号。1919 年 “五四” 运动波及衡阳,在新民学会的影响下,省学联派人来衡阳联络各校学校,发起组织湖南学生联合会。后经衡阳教育界、工商界决议,将 “浮桥公所” 划归湘南学生联合会使用。

欧阳故宅系曾国藩之岳父欧阳凝祉在衡阳城内的居所。清道光十八年(1838)曾国藩入仕后,为欧阳凝祉谋得莲湖书院山长一职,并寻得该宅,将岳父全家迁居于此。曾国藩在衡阳训练组建湘军水师时,亦常在此小住。故宅为清代湘南民居建筑,砖木结构,座东朝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后有小院和杂房。占地面积 6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400 余平方米。

退省庵又名彭玉麟故居,是晚清重臣、“中兴四大名臣”“湖南三杰” 之一的雪帅彭玉麟的故居。位于衡阳江东文化风光带,最早的退省庵有三栋,现在仅存前栋,建筑面积 500 多平方米,坐东朝西,砖木为材,硬山顶穿斗式梁架结构。

(二)自然公园风光美

酃湖公园,位于衡阳市珠晖区,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绿洲。以其宁静优美的湖泊、垂柳和花园等景观吸引着游客前来一探究竟。公园内的樱花,在朝阳下绯红万顷,溢彩流光;春天,这里更是赏花的好去处,鲜花盛开,春意盎然。

珠晖山地森林公园位于衡阳市珠晖区湘江东路与临塔路交汇处东侧,是一个美丽的自然风景区,有着茂密的森林和多种野生动植物生态资源。这里适合春天游玩,有草坪,适合野餐,人们可以在这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三)文化景点魅力足

湘江珠晖观景平台,是欣赏湘江风光和珠晖区美景的绝佳地点。在这里,游客可以俯瞰湘江的壮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可以看到珠晖区的城市风貌,了解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

珠晖区博物馆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这些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珠晖区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让游客更好地了解这片土地的过去和现在。博物馆内的展品丰富多样,包括古代文物、民俗用品、书画作品等,每一件展品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让游客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珠晖区的深厚文化底蕴。

五、美食佳肴诱人尝

(一)特色美食传风味

珠晖区的美食丰富多样,其中金甲岭萝卜尤为突出。金甲岭萝卜因其脆爽味甜、多汁无渣的风味特色,成为衡阳市首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金甲岭一带的黄沙泥地土质松软、含沙量较高,通气和保水性好,且地下水矿物质含量丰富,使得这里种出的萝卜富含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格外甘甜。金甲岭萝卜的吃法众多,如鸡萝卜干炒腊肉,白萝卜干吸收了腊肉的油脂,变得柔软闪亮,一口咬下去,香脆可口,夹杂着腊肉咸香的风味,令人胃口大开。还有萝卜炖羊肉,是冬季最好的滋补品,相传王船山隐居衡阳时,风寒病愈就得益于金甲岭萝卜特制的萝卜条熬成的汤。

除了金甲岭萝卜,珠晖区还有诸多特色美食。彭玉麟鱼,清朝末年湘军统帅曾国藩屯兵演武坪时的特色菜,原料讲究,味道鲜美。珠晖葡萄果皮光洁细嫩,果粉浓厚,果色美观,其中 “巨峰” 甜葡萄尤为著名。臭香回锅肉是衡阳现代名菜,臭豆腐与五花肉的奇妙组合,加上各种调料,味道独特。湖之酒古称酃酒,又名酃酉录酒,在北魏时就成为宫廷贡酒,千百年来深受饮者赞誉,既有浓度又不醉人,香甜爽口,醇香浓郁。胡子酒原名酃酒,又名张飞酒,用糯米和酃湖水酿成,酒味香气四溢,清香可口。串烧排骨采用嫩仔猪排骨等原料,经过精心制作,口感鲜嫩。酥薄饼以富强粉、白粮、猪油等为主要原料,精工制作而成,平整饱满,色泽金光油润,酥皮层次分明,口味油而不腻,香甜爽口,并有果仁的清香。鱼丸也是珠晖区的特色美食之一,鱼丸清香扑鼻,洁白如玉、热气腾腾、芳香四溢,“火候” 的把握是关键,蒸出的鱼丸鲜嫩 Q 弹,味道鲜美。菠萝排骨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品,排骨肉质鲜嫩、菠萝酸甜多汁,水果和肉类的搭配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酸酸甜甜的菠萝能够充分地溶解排骨的脂肪,让排骨肉质更嫩,鲜香开胃,香而不腻。这些特色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传承了珠晖区独特的地方饮食文化。

六、展望未来谱新篇

(一)经济发展潜力无限

随着各项政策的持续推进和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珠晖区在经济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农业领域,凭借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 “两品一标” 认证农产品的优势,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和市场影响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例如金甲岭萝卜等特色农产品可以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更多机会。

工业方面,虽然目前全部工业增加值有所下降,但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仍有发展空间。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的大幅增长为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未来可以加大对农副食品加工产业的扶持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同时,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业也将持续繁荣。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快速增长为物流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领域也将在政策的支持下稳步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生态环境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大幅增长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未来可以继续加大对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承载能力。同时,积极引导民间投资,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二)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珠晖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未来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名胜古迹方面,珠晖塔、湘南学联旧址、欧阳故宅、退省庵等景点可以进一步整合,打造历史文化旅游线路。加强对这些古迹的保护和修缮,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同时,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推出特色旅游产品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自然公园方面,酃湖公园和珠晖山地森林公园可以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游乐设施和休闲项目,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湘江珠晖观景平台和珠晖区博物馆可以进一步提升展示水平,丰富展品内容,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此外,还可以结合乡村旅游,充分发挥茶山坳镇堰头村等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示范作用,发展特色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同时,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利用新媒体平台、旅游推介会等多种渠道,提高珠晖区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文化传承创新可期

珠晖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未来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大有可为。可以进一步挖掘湖湘文化、红色文化、古色文化内涵,打造具有珠晖特色的文化品牌。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演出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珠晖区的历史文化。

在教育方面,充分发挥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以及各类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教育资源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和艺术培养。同时,鼓励文化创新,支持文艺创作,推出更多反映珠晖区历史文化和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

在文化产业方面,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例如,可以开发文化旅游纪念品、数字文化产品等,提高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珠晖区在经济、旅游、文化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充满希望。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珠晖区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