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游玩攻略

2024-11-14

一、衡阳之名,源远流长

衡阳,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其名字的由来与南岳衡山紧密相连。南岳衡山,作为我国五岳之一,在古籍记载中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轸星司衡,故而得名衡山。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衡阳因处在南岳衡山之南,故得此名。

“衡” 字最早在秦时就用于衡阳地域名称中。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以岣嵝山名衡山,置衡山县。此后,衡阳的名称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汉初,衡山县被拆分为酃县、承阳二县。三国时吴设立衡阳郡,郡治在衡山县境内。晋仍设衡阳郡。隋改衡阳郡为衡山郡。唐改衡山郡为衡州,移治湘江(临蒸)。宋承唐制,仍为衡州,并始建衡州城墙。到了元朝,改衡州为衡州路。明又改衡州路为衡州府。清沿明制。“衡州府” 这一称谓历经明清两朝,给衡阳人留下了深远的记忆。民国初设衡阳道,后于民国十一年废道改为衡阳县。1942 年 3 月设衡阳市。1949 年解放后成立新的衡阳市,1983 年衡阳市与衡阳地区合并成立省辖地级市 —— 衡阳市。

衡阳与衡山在历史上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衡阳的名称来源于衡山,二者曾在历史上多次一体,不分彼此。这种紧密的联系不仅体现在名称上,更体现在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成为衡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口现状,活力满满

(一)常住人口规模

衡阳市在 2023 年末展现出了庞大的人口规模,常住人口达到 649.70 万人。这一数字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吸引力和活力。其中,城镇人口为 370.36 万人,城镇化率高达 57.00%。这一比例较上年末提高了 1.22 个百分点,意味着衡阳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衡阳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一方面,更多的人口涌入城镇,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推动了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繁荣。另一方面,城镇化也促进了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在城镇地区得到了更好的建设和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从人口结构来看,衡阳市的常住人口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其中,0 - 15 岁人口为 147.6 万人,占总人口的 22.44%;16 - 59 岁人口为 377.29 万人,占总人口的 57.36%;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132.85 万人,占总人口的 20.20%。这样的人口结构既体现了衡阳的发展活力,也对城市的养老、教育等社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衡阳市的常住人口规模和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经济腾飞,势头强劲

(一)经济总量增长

新中国成立后,衡阳百业待兴,经济建设逐步恢复。地区生产总值从 1952 年的 3.27 亿元稳步增长到 1978 年的 15.96 亿元。改革开放后,衡阳经济总量快速扩张,从 1993 年首超百亿到 2008 年跃上千亿,2023 年更是突破 4 千亿,达 4190.87

亿元。不变价计算,比 1978 年增长 54.7 倍,年均增长 9.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由 1952 年的 96 元到 1978 年的 288 元,再到 2023 年的 64108 元,其中 1979 - 2023 年年均增长 8.7%。

(二)财政金融实力

1950 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仅 0.23 亿元,改革开放以后财政收入实现加速增长。1994 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 10 亿元,2010 突破 100 亿元,2023 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95.61 亿元,其中地方税收收入 134.6 亿元。2023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5763.55 亿元,较 1987 年末增长 398.3 倍,年均增长 18.1%;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3879.40 亿元,较 1987 年末增长 151.7 倍,年均增长 15.0%。财政金融实力的不断壮大,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产业结构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衡阳属于典型的农业社会,1952 年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62.9%。随着 “重点发展重工业” 战略的实施,工业占比迅速提高,到 1978 年工业占比由 1952 年的 5.4% 提高到 32.8%。改革开放后,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2012 年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到 43.1%。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三次产业结构协同发展,2023 年三次产业结构为 11.0:33.1:55.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7.3%、44.7% 和 48.0%。

民营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获得大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2023 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2974.03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71%,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县域经济协同发展。衡阳市下辖 7 个县(市),县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 95.4%。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域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占 GDP 比重不断提升,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格局逐步形成。2023 年末,县域总人口 513.62 万人、占全市的 79.1%,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 2680.72 亿元、占全市总量的 64.0%。耒阳市、常宁市、衡阳县、衡南县入选中部百强县,县域经济对全市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四)经济发展前景

衡阳作为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前景广阔。先后入围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全国数字百强市、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成功承办核技术应用产业、输变电产业发展大会等重要会议活动,成功举办第三届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衡阳坚持制造立市,以 “一核两电三色四新” 十大主导产业为抓手,持续擦亮核技术应用、先进制造、有色金属等五张产业名片,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前列。未来,衡阳将立足自身优势,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继续奋勇前行。

四、旅游胜地,风光旖旎

(一)著名景点众多

衡阳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令人陶醉的旅游景点。

  • 南岳衡山:中国五岳之一,是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以 “五岳独秀” 的美称闻名遐迩。衡山自然风光秀丽,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山上不仅有壮观的自然景观,还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海拔达 1300.2 米。按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 810 年),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求学与交流。如今,这里依然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古代学府的魅力。

  • 蔡伦竹海: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有着 “亚洲大竹海”“天然大氧吧” 的美誉。景区内翠竹连绵,一望无际,空气清新,让人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胜地,还融合了蔡伦造纸的历史文化,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

  • 罗荣桓故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罗荣桓元帅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故居保存完好,展示了罗荣桓元帅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 南岳大庙:为我国五岳神庙之一,位于南岳

  • 古镇。大坐北朝南,周围红墙环绕,四隅角楼高踞,规模宏伟。其建筑风格颇似北京故宫风貌,占地 9.8 万平方米,与泰安岱庙、登封中岳庙并称于世,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庙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旧址:原位于衡阳市珠晖区江东岸晏家坪,隔江眺望是庄重雄伟的来雁塔。这里曾聚集了一批寻求新学的有志青年,见证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 衡阳来雁塔:衡阳名胜之一,距市中心约 3 公里,与回雁峰对峙。该塔兴建的目的是用以导航,类似今日的航标灯塔。塔基为垒石构成,塔身用青砖砌成,整个塔体内为楼阁式,共七层,呈八角形,高 28 米。

  • 衡阳植物园:位于中南重镇、历史文化名城 —— 衡阳市雁峰区五星村,东邻湘江,西接幸福河,紧靠衡昆高速公路、二环南路、蒸阳南路、蒸湘南路。园区是一座融科研、科普、观赏和游憩为一体的多功能湿地公园。

  • 回雁峰:南岳七十二峰之首,有 “南岳第一峰” 的美称。靠近湘江之滨,在衡阳湘江上的公路、铁路两用桥附近。立在回雁峰,不仅可俯瞰大桥,还可纵观衡阳城全貌。古人一直认为,北来的大雁南飞至此处便不再南飞了,只等来年春天再飞回北方,故名。

  • 衡阳东洲岛:湘江上的一个江心洲,岛上有罗汉寺、船山书院等景点。这里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是游客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二)特色旅游活动

衡阳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格局。

  • 近年来,衡阳市出台乡村旅游支持政策,优先发展城市、景区景点周边的乡村旅游。200 多家以乡景、乡风、乡俗为特色的景区、乡村旅游服务区等,在衡阳沃野乡村遍地开花。例如常宁市按照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文脉” 的发展思路,打造了中国印山、塔山瑶乡、红色水口山、常宁版画等旅游名片,一批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主体蓬勃发展。炎炎夏日,塔山瑶乡的旅游旺季,西江村周家组的 “江上人家” 名宿迎来各地消暑客。民宿业主将特色主题民宿与茶文化展示、茶叶及农特产销售、采茶体验融于一体,利用当地茶旅经济、西江 “清凉经济” 为民宿引客,开业一年来带动当地茶叶、腊肉、糍粑等瑶乡农特产品销售及旅游产值增值约 1000 万元。

  • 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发挥地理区位优势,依托山水田园,开发农旅融合产业项目,创新打造休闲旅游后花园。梅花乐园内旅游设施齐全,农产品展示馆里本土品牌的香米、扁粑、糍粑等销售火爆。该村按照村民全民参与的方式,开发休闲度假实体、培育农产品村级公用品牌,打造 “梅花” 品牌,让乡村变成景区、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2023 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323 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 3.2 万元。

  • 衡阳市蒸湘区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位于呆鹰岭镇的衡阳市奇石文化博物馆,以寿石文化为主体内容,展示古生物化石、矿物晶体、精品奇石等,成为了衡阳市一个特色文化旅游景点。从 2014 年成为衡阳市的 3A 级旅游景区,同年接待旅游游客是 7 万人次,到今天为止,每一年可以接待 42 万人次。雨母山镇临江村的十里荷塘项目建成以来,村里的游客逐年增加,村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前年搞了个旗袍秀,去年搞了个荷花节,今年又搞了个荷花节、灯节,带动农民的收入增加 10%。蒸湘区还大力推行乡村合伙人活动,成功打造 “源自雨母” 品牌,探索实施党建引领同富共治 “355” 模式,打造了土桥高新特色果蔬、临江果蔬等产业示范片区,培育了中平村、幸福村等产业园,华农葡萄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劳模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目前,全区下辖 21 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超过 15 万元,其中杨柳村、北塘村的集体经济超过 110 万元。

五、美食天堂,味蕾盛宴

(一)衡阳鱼粉

衡阳鱼粉堪称湖南衡阳的骄傲,是衡阳人早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鱼粉以新鲜的鱼肉和米粉为主要原料,精心烹制而成。那上好的鱼汤,是鱼粉的灵魂所在,浸入米粉中,使其更加鲜美爽滑、细腻柔糯。衡阳鱼粉关键在于鱼要新鲜,汤要浓汤,火候适度。先将鱼现杀后切成块状,锅中油烧红,把鲜鱼块置入锅中稍作煎炸,加入西渡湖之酒,快速翻炒,再加入盐与浓汤,放进姜片、蒜茸等,加盖煮熬制作。无论是早晨匆匆忙忙的学生,还是忙碌的上班族,一碗热气腾腾的鱼粉总能带给他们一份温馨和满足。如今,衡阳鱼粉已经从单一的鱼肉粉发展出多种新品种,满足了不同口味需求。

(二)玉麟香腰

玉麟香腰在当地有个亲昵的俗称,叫土头碗。每逢宴席,它总是占据首席位置,象征着丰盛与富饶。这道菜从下至上共分为七重,每一重都精心堆叠着不同的小吃品种,犹如一座小巧玲珑的宝塔,层次分明,精致无比。细细品尝,它在口中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味道多样而协调。

(三)酥薄月饼

酥薄月饼是衡阳糕点中的瑰宝,历经百年沉淀与传承。它以传统手工工艺为基础,融入玫瑰、桂花的芬芳和麻仁的浓郁,口感香酥而不油腻,松软而富有层次。每一口都是味蕾的盛宴,令人回味无穷。酥薄月饼不仅有祛风润肠的食疗效果,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在衡阳生产已有 140 余年的历史,配料考究,做工精细,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四)渣江假羊肉

虽名为 “假” 羊肉,却有着让人如痴如醉的魅力。它的主要食材是猪肉与红薯淀粉的完美融合,经过独特的烹饪工艺,散发出浓郁的羊肉香味。每一口都鲜香四溢,仿佛置身于广袤的草原之中。食客们品尝后,无不惊叹其魅力,让人难以忘怀。

(五)石湾脆肚

衡阳市衡东县石湾、白莲、大桥、三樟一带的珍馐美味,一道闻名遐迩的地方名菜。其独特之处在于肚丝的刀工,丝丝缕缕,恰到好处,宛如琴弦般细腻,决定了这道菜的轻盈而脆爽的口感。黄贡椒更是此菜的灵魂所在,香辣中带着一丝微妙的甘甜,让人回味无穷。无数食客品尝之后,皆被这道脆肚的香辣与脆爽所征服,赞不绝口。

(六)排楼汤圆

排楼汤圆是衡阳的特色风味小吃,与传统甜汤圆不同,它在味觉上独树一帜。芝麻、花生、豆沙等传统甜汤圆馅料,在排楼汤圆面前黯然失色。它以大米、葱花、白胡椒粉和盐等看似寻常的食材,烹制出别样的美味。品尝排楼汤圆,仿佛在感受湖南的风土人情,那份独特的美味,将永远留在食客的心中。

(七)嗍螺

衡阳人把嗍螺叫做 “喝螺”。吃的时候用筷子夹住或者用手拿住,将螺口对住嘴,吸气唆取,故名 “唆螺”。嗍螺汤鲜味美,爽口宜人,只有懂得怎么吃的人才能体会到它的美味。

(八)衡阳打鱼丸子

衡阳打鱼丸子的习俗历史悠久,据传彭玉麟独创的渣江土头碗 “玉麟香腰” 里就有鱼丸子。衡阳鱼丸子以其独特的外形和味道而闻名,是生日喜庆、过年过节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九)酃酒

衡阳酃酒,以其酿酒之水取自酃县(衡阳在西汉至东晋时期称酃县)湘江东岸耒水西岸的酃湖而得名。酃酒呈奶黄色或琥珀色,味觉甘甜醇厚,回味鲜美清正,气味芬香馥郁,有琼浆玉液的美誉。复原型酃酒色泽清亮放光,醇香四溢,无醋变、酸变,不引发寒气,口感十分柔和。

(十)海蛋

海蛋是衡阳大方习俗的一道风味菜,在宴席和年夜饭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将鸭蛋打到碗里搅拌,感觉蛋液能拉出长长的丝,然后在锅里炒一些蔬菜,将蛋液三分之一倒入碗底,放入刚炒好的菜,再把剩余的蛋液倒上,放到蒸锅里蒸 10 分钟左右即可。

(十一)衡东土菜

衡东土菜是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的特色美食。以香色俱佳、美味可口、营养保健而誉满三湘、蜚声湖广,具有独特的地方性口味。

(十二)炸椿卷

炸椿卷是衡阳传统小吃,需要面粉、湿淀粉、鸡蛋、清水、猪肉、净冬笋、韭黄(或韭菜)、水发鱿鱼、香椿芽、植物油等材料制作而成。

(十三)渣江米粉

渣江米粉是衡阳传统小吃,属于湘菜系。闻名衡阳,历史悠久。据清末编纂的《衡阳县志》记载:“渣江米粉色鲜而味美,食之者众多,为西乡一绝。”

(十四)口味金牛蹄

口味金牛蹄是衡阳的一大特色,味道牛蹄软糯、香辣,让人越吃越想吃。

(十五)特色小吃推荐

除了上述美食,衡阳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衡阳米粉,口感软糯,味道香辣;常宁凉粉,口感清爽,味道香辣;衡阳刮凉粉,口感清爽,味道香辣;衡阳糖油粑粑,口感软糯,味道香甜;衡阳荷叶酥,口感酥脆,味道香甜;衡阳油茶,口感香醇,味道浓郁;衡阳卤粉,口感软糯,味道香辣;衡阳油炸麻球,口感酥脆,味道香甜;衡阳灯芯糕,口感软糯,味道香甜;衡阳豆腐花,口感软糯,味道香甜。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色,值得一试。

(十六)美食店铺推荐

  1. 紫巾米粉:畅销 20 多年的老牌粉店,以筒骨高汤和碎肉炒蛋花的完美搭配著称,米粉烫得恰到好处,每一口都是对味觉的极致享受。人均消费 18 元。

  1. 322 猪肉米粉铺:以高品质的米粉和丰富的码料吸引食客,开放式厨房让人吃得放心。推荐尝试杀猪粉、墨鱼猪肚粉等,口感弹牙细腻。人均消费 17 元。

  1. 李字号臭豆腐:三十年老味道,臭豆腐炸得外酥里嫩,配上特制辣椒汁和爽口萝卜干,口感香辣可口。人均消费 16 元。

  1. 伟哥土菜馆:店内环境温馨舒适,菜品色香味俱全。推荐酒糟凤爪和酸萝卜炒鸡,深受食客喜爱。人均消费 62 元。

  1. 衡地道・三菜一汤:隐藏在居民楼下的美食名片,招牌汤品鲜美温润,每一道菜都让人回味无穷。推荐生烧排骨、衡东脆、蒸鱼头。人均消费 61 元。

  1. 土菜研究院:位于市府路旁,是品尝地道湘菜的好去处,装修接地气,能感受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推荐脆肚、油豆腐、乡里土鸡。人均消费 74 元。

  1. 后院有请:环境雅致,仿佛穿越到云南的某个小镇,每道菜都堪称经典。推荐手抓孖排、酒酿米卷、口味毛肚。人均消费 102 元。

六、酒店林立,接待无忧

(一)酒店数量及分布

2020 年衡阳市酒店数量为 112 家,在全省中的占比为 4.4%。衡阳市酒店发展呈现多元化特点,既有挂牌的星级酒店,也有虽未挂牌但达到高星级标准的高档酒店。其中,挂牌的五星级酒店有 7 家,包括衡阳南岳逸山逸水酒店、君雅云际酒店、衡阳林隐度假酒店、衡阳丽波国际酒店、衡阳雁城宾馆和衡阳悦来花园酒店等。截止 2020 年底,衡阳市星级饭店数为 57 家;正在营业的二、三、四、五星级酒店数量分别为 16 家、24 家、10 家和 7 家。从地区分布来看,中心城区有 31 家星级酒店,占全市星级酒店的 55%,其他分布于各县(市、区),区域布局基本合理。

(二)酒店特色及发展趋势

衡阳市酒店档次结构基本合理,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 “纺锤体” 状态,与全国酒店档次结构基本一致,绝大多数为单体酒店。民营酒店发展迅速,截止到 2020 年底,衡阳市民营股份制星级酒店共有 37 家,占全市星级酒店的 65%,显示出较大的发展空间与活力。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以及消费者经济水平的提高,衡阳市酒店行业的发展也趋向于多元化以及高档化,未来酒店用品行业也将朝着环保低碳化、科技智能化、外观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三)旅游接待能力

衡阳市作为湖南省重要旅游城市,酒店数量的不断增加提升了其旅游接待能力。据市文旅部门统计,2023 年春节期间,全市纳入监测的 67 家文化和旅游单位共接待游客 227.93 万人次;国庆期间,衡阳接待游客 782.21 万人次。随着衡阳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酒店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住宿选择,进一步增强了衡阳市的旅游接待能力。同时,多个景区景点重回 “人从众” 模式,南岳衡山成为新年祈福的首选,乡村生态旅游景区游人如织,带动了特色农产品销量的大幅增长,市民在游玩的同时也添置了年货。这也说明衡阳市的旅游吸引力不断增强,酒店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