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衡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259号
2024-12-13
石鼓酥薄月饼原名胡饼,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在那个遥远的年代,胡饼就已在民间盛极一时,成为百姓们喜爱的美食。东汉灵帝对胡饼的喜爱,更是让它风靡京师,名声大噪。
随着时间的推移,胡饼经历了漫长的名称变迁。从最初的胡饼,逐渐演变成芝麻饼,再到芝麻月饼,最终定名为酥薄月。这一演变过程,不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制作工艺和口味的不断改进与传承。
清咸丰年间,酥薄月传入衡阳,开启了它在这座历史名城的传奇之旅。至今,已有 150 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石鼓酥薄月饼承载着衡阳的历史文化和百姓的美食记忆。
衡阳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糕点生产源远流长。在晚清、民国时期,糕点行业竞争激烈,各帮各派纷纷展现出自己的独特技艺。
新中国成立后,糕点业不断发展变革。南北特食品的前身华华食品加工场成立,传承了赣帮的制作工艺和生产技术。这一传承为石鼓酥薄月饼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经岁月变迁,从华华食品加工场到如今的衡阳市南北特食品有限公司,《石鼓牌》酥薄月的传承从未间断。在这个过程中,南北特食品不断创新和发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石鼓酥薄月饼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口味需求。
南北特第四代传承人鲁振华同志更是为酥薄月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学艺刻苦,掌握了广傲和本傲两种派别的糕点制作技艺。1981 年,《石鼓牌》酥薄月一举捧回衡阳市第一块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牌,轰动全城。此后,《石鼓牌》酥薄月荣誉不断,屡获大奖。1988 年经国家复评,再度获授银质奖;1988 年荣膺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牌;1995 年被评为全国食品行业的《中国名牌产品》;2002 年再度荣获《中国名牌商品》;自 2004 年至 2022 年,连续斩获《湖南名饼》、《金牌月饼》称号,被奉为行业标杆产品;《石鼓牌》商标荣膺湖南省著名商标;2011 年入选中华糕饼文化遗产;2013 年入选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湖南省 “名优特” 产品殊荣;获湖南省质量信任 AAA 级企业赞誉;2016 年获评 “湖南老字号”;2017 年获评 “中华名饼”,并入选 “国饼经典”;2020 年荣获 “中华好月饼” 称号;2022 年入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石鼓牌》酥薄月制作工坊被评为 “衡阳市非遗工坊示范点”;同年,企业获批为衡阳市高新技术企业;2023 年成功申报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并获评湖南省烘焙行业颁发的《2023 年度诚信经营企业》。
《石鼓牌》酥薄月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生产方式,经过十四道工序精制而成。其选料严密,配方讲究,产品圆形,大小均匀,皮酥馅香,酥松可口,具有浓厚的麻仁、玫瑰、桂花清香,食而不觉甚甜,香酥而不油腻,一年四季畅销。
公司秉承 “发扬中华糕饼文化、传承百年酥饼技艺” 的精神,酥薄月饼制作技艺传承有人。目前,第五代传承人代表人物范忠山是公司生产部门负责人、技术总监,第六代传承人代表有唐友利、陈萍、袁桂莲、李灵芝等一批生产技术骨干。衡阳市南北特食品有限公司坚定奉行 “产品质量一流,诚信服务一流” 的宗旨,努力为广大消费者奉献出更多、更新、更好的绿色安全放心食品。
石鼓酥薄月饼的外观极具特色,面呈金黄色,底呈米黄色,形圆如月,厚薄均匀,宛如一轮满月绽放在眼前。其色泽明亮,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让人在看到它的瞬间就被吸引。
轻轻咬上一口,首先感受到的是那酥脆的外皮。外皮松脆可口,入口即化,仿佛在舌尖上跳起了轻盈的舞蹈。这种独特的口感源于其精细的制作工艺,每一道工序都经过精心雕琢,使得外皮达到了恰到好处的酥脆程度。
而内馅则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其中融合了桂花、玫瑰的清香,让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这种清香并不浓烈,而是恰到好处地散发出来,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同时,内馅的口感细腻,与酥脆的外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丰富的层次变化。
石鼓酥薄月饼不油腻,这也是它的一大特点。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控制了油脂的用量,使得月饼吃起来口感清爽,不会给人带来油腻的负担。无论是作为茶点还是零食,都非常适合。
石鼓酥薄月饼不仅口感独特,还具有多种独特功效。它具有祛风润肠的作用,对于那些经常受到风邪困扰或者肠道不畅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食疗选择。月饼中的各种原料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地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等问题。
同时,它还能理气解郁。在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问题。石鼓酥薄月饼中的成分能够帮助人们调节情绪,缓解压力,让人心情舒畅。
和肠胃也是石鼓酥薄月饼的一大功效。它能够促进肠胃的消化吸收,对于那些肠胃功能较弱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滋补食品。月饼中的食材经过精心搭配,能够为肠胃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肠胃的功能。
通血脉、润肌肤则是石鼓酥薄月饼的另一个重要功效。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营养供应,使皮肤更加光滑细腻。对于那些注重美容养颜的人来说,石鼓酥薄月饼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食。
总之,石鼓酥薄月饼以其独特的外观、口感和功效,成为了衡阳的一张美食名片。无论是在中秋佳节还是平时,它都是人们喜爱的美食之一。
石鼓酥薄月饼的主要原料有精面粉、高档白糖、猪油、桂花、玫瑰、乔饼、饴糖、麻蓉、食盐、水等十二种材料。这些原料的选择极为考究,每一种都在月饼的口感和风味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精面粉是月饼皮的主要成分,为月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高档白糖的甜度适中,既不会过于甜腻,又能为月饼增添恰到好处的甜味。猪油的加入使月饼皮更加酥脆,口感更加丰富。桂花、玫瑰的芬芳为月饼赋予了独特的香气,让人闻之陶醉。乔饼、饴糖、麻蓉等则为月饼的馅心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和层次。
石鼓酥薄月饼经 14 道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制作过程精细而复杂。
面团调制:将精面粉与适量的水混合,加入猪油、高档白糖等材料,经过反复揉搓、摔打,使面团达到光滑、有弹性的状态。这个过程需要掌握好水的用量和揉面的力度,以确保面团的质量。
馅心制作:将桂花、玫瑰、乔饼、饴糖、麻蓉等材料混合在一起,加入适量的猪油和水,搅拌均匀。然后将馅心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块,备用。
面皮制作:将调制好的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块,擀成薄片。将馅心放在面皮上,用面皮将馅心包起来,收口朝下,轻轻压扁。
成型技法:将包好馅心的月饼坯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形。然后将月饼坯从模具中取出,放在烤盘上。
成熟工艺:将烤盘放入烤箱中,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烤。烘烤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月饼的颜色变化,确保月饼烤至金黄色,皮酥馅香。
石鼓酥薄月饼的制作工艺既保留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又结合了现代技术,使得月饼的质量更加稳定,口感更加出色。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操作,才能制作出美味可口的石鼓酥薄月饼。
石鼓酥薄月饼自诞生以来,便以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在各类评比中屡获殊荣。1981 年,石鼓酥薄月饼荣获国家银质奖,这一奖项的获得,不仅是对其品质的高度认可,更是为衡阳的传统美食增添了光彩。1988 年,石鼓酥薄月饼又斩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在众多优秀的食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此后,石鼓酥薄月饼还获得了众多其他荣誉,如被评为全国食品行业的《中国名牌产品》、连续斩获《湖南名饼》《金牌月饼》称号、入选中华糕饼文化遗产、入选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评 “湖南老字号”“中华名饼”“国饼经典”“中华好月饼” 等。这些荣誉的背后,是石鼓酥薄月饼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和创新,是对品质的不懈追求。
作为衡阳地方特色名优产品,石鼓酥薄月饼以其独特风味和精湛工艺成为行业的风向标。衡阳市南北特食品厂对传统酥薄月的配料、制作进行了详细研究,创造出配料考究、做工精细、风味独特、松酥可口的新一代石鼓牌酥薄月,受到海内外食客的喜爱。石鼓酥薄月饼采用精面粉、高档白糖、猪油、桂花、玫瑰、乔饼、饴糖、麻蓉、食盐、水等十二种原料配方,经十四道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精制而成。其面呈金黄色,底呈米黄色,形圆如月,厚薄均匀,约十个为 0.5 公斤。无论是从外观、口感还是制作工艺上,石鼓酥薄月饼都堪称一流。在当今的食品市场中,石鼓酥薄月饼以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和独特的风味,成为了不可多见的一朵奇葩。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家” 文化、“和” 文化及 “亲情” 文化,还具有极高的制作技艺价值。如今,石鼓酥薄月饼已远销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并出口东南亚一带,成为了衡阳的一张亮丽名片。
石鼓酥薄月饼作为衡阳的传统美食,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 “家” 文化、“和” 文化及 “亲情” 文化。
在中秋佳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石鼓酥薄月饼,共赏明月,这种团圆的场景正是 “家” 文化的生动体现。月饼的圆形外观象征着团圆,寓意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家人之间分享月饼,传递着关爱与温暖,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和” 文化在石鼓酥薄月饼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月饼的制作过程需要各种原料的精心搭配和协调,就如同社会中的不同个体需要和谐共处一样。这种和谐不仅体现在口味上的平衡,更体现在制作工艺中的传承与创新的融合。
而 “亲情” 文化则贯穿于石鼓酥薄月饼的始终。无论是作为礼物赠送给亲友,还是在家庭聚会中共同享用,月饼都承载着人们对亲情的珍视和表达。它是亲情的纽带,连接着远方的游子和家乡的亲人,让人们在品尝月饼的同时,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石鼓酥薄月饼保留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在当今月饼生产市场中独树一帜,堪称一朵奇葩。
其制作过程极为精细,从原料的选择到工艺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精面粉、高档白糖、猪油、桂花、玫瑰、乔饼、饴糖、麻蓉、食盐、水等十二种原料经过严格挑选,确保了月饼的品质。
在工艺步骤上,面团调制需要掌握好水的用量和揉面的力度,使面团达到光滑、有弹性的状态。馅心制作则要将各种材料混合均匀,口感细腻。面皮制作和成型技法更是需要精湛的技艺,确保月饼的大小均匀、形状美观。成熟工艺中的烘烤环节,需要时刻观察月饼的颜色变化,以保证烤出的月饼皮酥馅香。
这种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不仅体现了工匠们的高超技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石鼓酥薄月饼的手工制作技艺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为人们带来了美味的食品,更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石鼓酥薄月饼的制作技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结合现代技术,使得月饼的质量更加稳定,口感更加出色。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为石鼓酥薄月饼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石鼓酥薄月饼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制作技艺价值,成为了衡阳的一张亮丽名片,也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
石鼓酥薄月饼在衡阳有着极高的人气,是衡阳人中秋佳节赏月品月的必备风味食品。每当中秋来临,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总少不了这一美味的月饼。它那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让人回味无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石鼓酥薄月饼,欣赏着天上的明月,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氛围。这种传统的习俗已经延续了多年,成为了衡阳人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中秋佳节,石鼓酥薄月饼也是衡阳人的日常茶点。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泡上一杯热茶,配上一块石鼓酥薄月饼,既能缓解疲劳,又能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其不油腻的特点,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茶点食用。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石鼓酥薄月饼都是人们喜爱的零食之一。
同时,石鼓酥薄月饼还是衡阳人走亲访友的伴手礼。它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将石鼓酥薄月饼送给亲朋好友,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又让对方品尝到了衡阳的特色美食。这种传统的伴手礼,承载着衡阳人的情感和文化,深受大家的喜爱。
石鼓酥薄月饼不仅在衡阳本地备受欢迎,还远销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并出口东南亚一带。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食客的喜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石鼓酥薄月饼逐渐走向了全国。在各大超市和食品店,都可以看到石鼓酥薄月饼的身影。它以其高品质和独特的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赞誉。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石鼓酥薄月饼都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在港、澳、台地区,石鼓酥薄月饼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港、澳、台地区与内地有着密切的联系。石鼓酥薄月饼作为衡阳的特色美食,也受到了港、澳、台地区人民的喜爱。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此外,石鼓酥薄月饼还出口到了东南亚一带。东南亚地区与中国有着相似的饮食文化,对中式糕点有着很高的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