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衡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259号
2024-11-28
回雁峰,坐落于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为南岳七十二峰之首,有 “雁城第一峰” 之称。它不仅是一座自然景观的瑰宝,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回雁峰海拔 96.8 米,总面积 6.32 公顷,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这里拥有 30 余个景点,如衡阳市城徽大雁铜雕、“南岳第一峰” 牌坊、《回雁峰记》碑刻、潇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和衡州八景之首的雁峰烟雨、“千年古刹” 雁峰寺等。
回雁峰的得名有两种说法。其一,北雁南来,至此越冬,待来年春暖而归;其二,山形似一只鸿雁伸颈昂头,舒足展翅欲腾空飞翔。美丽的古都衡阳也因此峰冠以 “雁城” 之雅称。
从地理位置上讲,回雁峰是南岳七十二峰从南到北的首峰,与祝融、天柱、岳麓诸峰同负盛名。同时,南岳 “香文化” 历史悠久,历来有南岳进香自第一峰开始之说。
回雁峰为寿佛源头,集 “大雁文化、宗教文化、船山文化” 三大文化品牌于一身。这里有衡阳市城标 —— 大雁铜雕,高 12 米,上有四只铜铝合金铸成的大雁形态各异,昂首云天,正代表雁城人一年四季都欢迎各位朋友的到来,祝大家四季平安,四季发财。其创作者是出生于湖南安仁县,曾留学日本、法国的浙江美院已故著名雕塑家周轻鼎教授。
回雁峰还有千年古刹 —— 雁峰寺。梁天监十二年,公元 513 年,宏宣法师南来,选回雁峰创建寺院,梁武帝亲赐 “乘云禅” 寺,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寺的正门悬挂着 “雁峰寺” 三个大字的泥金横匾,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整个寺院分前后两殿,一进为观音殿,殿内供奉 “观音菩萨”;二进为寿佛殿,殿内供奉着 “寿佛” 菩萨。相传寿佛出生于唐朝,郴州人,号宗慧,享年 133 岁。他生前四处云游,传经布道,曾留一件袈裟在雁峰寺。每到农历二月初八,善男信女烧香拜佛,为家人、朋友、自己祈福添寿,自晨抵昏络绎不绝。南岳衡山有 “寿岳” 之称也与雁峰寺供奉寿佛有密不可分的渊源。
此外,回雁峰还有衡阳古八景之冠 —— 雁峰烟雨。民间传说天欲雨时,景区北部山脚的烟雨池中水气袅袅升腾,萦绕整个山峰,如烟似雾,蔚为壮观,因此,回雁峰又名 “烟雨山”。烟雨池也是放生池,池中鱼儿畅游、乌龟悠闲别有一番趣味。
景区北侧山脚还有 “上达” 牌坊,是仿明朝图式重建的,厚重的拱形山门,上面是用汉白玉制作的 “麒麟吐书(须)、狮子戏球、二龙戏珠、丹凤朝阳” 的浮雕,古色古香。拱门上方 “上达” 两字寓意上山、登高从此起步,就可以达到人生的顶点。同时也含有一种禅意,佛教认为人性有三毒,就是 “贪、嗔、痴”,只要过了这个 “山(三)门”,就能灭绝这三毒,在心理上做个快乐自由的人。上达的两边是衡阳 “雁城长联之一”,撰联作者是衡阳著名诗人郭龙,书法作者是祖籍衡阳的加拿大籍华人、有 “诗魔” 之称、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洛夫先生。此联气势磅礴,用典贴切,170 个字把衡阳数千年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都表现出来。“上达” 背面是一幅 “莫作等闲观” 的匾额,它的书法作者是民国初期著名书法家蒋铨蘅的墨宝。“莫作等闲观” 字面直意是莫等闲观看这小小回雁峰,山虽不高,却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佛教文化。
回雁峰景区西北山坳有净手池,因有滴泉终年不涸,日积月累在泉下形成一水池。香客到雁峰寺进香之前,都必先来此洗手:一来表示对菩萨的敬意;二来洗去人世间的烦恼、忧愁;三是表示要清清白白的做人做事。
景区东侧的松风亭,是为纪念出生在湖南祁阳县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中南局第一书记、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陶铸同志而建。站在亭前,看松树,听松涛,吟咏陶铸同志的名篇《松树的风格》,无不感叹革命前辈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回雁峰山虽不高,但因历史名人的诗文以它为典故者甚多,文因景成,景借文传,故名扬天下。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佳句。伟大诗人杜甫曾居衡阳,留下了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的诗句。钱起、刘禹锡、柳宗元、杜荀鹤、王安石、文天祥、范仲淹等都留有脍炙人口的诗文。明未清初大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出生于回雁峰下王衙坪,北宋大理学家周敦颐从小在衡州舅父家成长,人文荟萃,使回雁峰名扬中外。
回雁峰景区设计合理,布局巧妙,登回雁峰,南望东洲桃浪;北眺来雁塔,珠晖塔;东瞰湘江如带,百舸争流;西看岳屏胜景,高楼鳞次,车水马龙,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它远山而不僻,近市而不嚣,是探索湖湘文化起源的最佳旅游胜地,也是衡阳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作为衡阳八景之一的雁峰烟雨,得名于天欲雨时,景区北部山脚的烟雨池中水气袅袅升腾,如梦如幻,整个山峰被烟雾缭绕,宛如仙境,因此回雁峰又名 “烟雨山”。民间传说赋予了这片景色神秘而迷人的色彩。
烟雨池边,镌刻着众多诗人的诗词佳句。湖南军区司令员唐天际手书的 “回雁峰” 三个字苍劲有力,与王勃、陈宗契等诗人的作品交相辉映。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留下了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的千古名句,陈宗契的 “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来第一峰” 也为回雁峰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雁峰寺历史悠久,从梁天监十二年的乘云禅寺发展而来。公元 513 年,宏宣法师南来,选回雁峰创建寺院,梁武帝亲赐 “乘云禅” 寺。历经一千四百多年的风雨沧桑,雁峰寺屡毁屡建,到了清顺治、康熙年间,才大加扩充,修建了不少宝殿经阁,禅堂精舍,塑造了许多大小佛像,堪称艺术珍品。1984 年,雁峰寺得以重修,恢复了往日的庄严与辉煌。
寺院布局严谨,分前后两殿。前殿为观音殿,供奉着观音菩萨。每逢农历正月初一、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许多香客从四面八方赶来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幸福。后殿为寿佛殿,殿内供奉着 “寿佛” 菩萨。相传寿佛出生于唐朝,郴州人,号宗慧,享年 133 岁,人们称他为 “无量寿佛”。
寿佛与雁峰寺有着深厚的渊源。他生前四处云游,传经布道,曾留一件袈裟在雁峰寺。明清之际,又转世为高僧,驻锡雁峰寺,传经说法,故有 “寿佛五百年转雁峰” 之说。雁峰寺作为衡山 “寿岳” 的重要佐证,每到农历二月初八,善男信女烧香拜佛,为家人、朋友、自己祈福添寿,自晨抵昏络绎不绝。南岳衡山有 “寿岳” 之称也与雁峰寺供奉寿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大雁铜雕位于雁峰广场中央,是衡阳市的城徽,也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它见证了衡阳的历史变迁和发展,承载着衡阳人民的希望和梦想。
铜雕高 12 米,由四只铜铝合金铸成的大雁组成。顶端头雁重 2.4 吨,中间两只大雁各重 1.2 吨,最后一只小雁重 0.8 吨。四只大雁形态各异,昂首苍穹、凌云翱翔,不仅展现了衡阳人的百折不挠、智勇奋发精神,还寓意着衡阳人民雁鸣当先、展翅高飞的豪迈情怀。该雕塑由湖南籍著名动物雕塑家、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周轻鼎设计,衡阳冶金机械厂捐铸。它是一种性格、一缕魂魄,在衡阳人的血脉中代代相传。
“上达” 牌坊仿明朝图式重建,位于景区北侧山脚。厚重的拱形山门,上面是用汉白玉制作的 “麒麟吐书(须)、狮子戏球、二龙戏珠、丹凤朝阳” 的浮雕,古色古香。拱门上方 “上达” 两字寓意上山、登高从此起步,就可以达到人生的顶点。同时也含有一种禅意,佛教认为人性有三毒,就是 “贪、嗔、痴”,只要过了这个 “山(三)门”,就能灭绝这三毒,在心理上做个快乐自由的人。
牌坊两侧是衡阳 “雁城长联之一”,撰联作者是衡阳著名诗人郭龙,书法作者是祖籍衡阳的加拿大籍华人、有 “诗魔” 之称、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洛夫先生。此联气势磅礴,用典贴切,170 个字把衡阳数千年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都表现出来。“上达” 背面是一幅 “莫作等闲观” 的匾额,它的书法作者是民国初期著名书法家蒋铨蘅的墨宝。“莫作等闲观” 字面直意是莫等闲观看这小小回雁峰,山虽不高,却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佛教文化。
净手池位于回雁峰景区西北山坳,因有滴泉终年不涸,日积月累在泉下形成一水池。这里环境清幽,宁静祥和,是大自然的馈赠。
香客到雁峰寺进香之前,都必先来此洗手。一来表示对菩萨的敬意,体现了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二来洗去人世间的烦恼、忧愁,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三是表示要清清白白的做人做事,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松风亭仿松树而建,为纪念出生在湖南祁阳县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中南局第一书记、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陶铸同志而设。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站在亭前,可感受革命前辈百折不挠的精神。陶铸同志的名篇《松树的风格》在这里被人们吟咏传颂,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同时,这里也是人们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
王船山与回雁峰有着深厚的渊源。他出生于回雁峰下王衙坪,这里的山水人文环境对他的思想和学术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船山在湖湘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是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他的 “头不顶清朝的天,脚不踩清朝的地” 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气节,浩气长存。他著书立说达 400 余卷 800 多万字,其作品和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一大批湖湘人士。衡阳市在 2008 年修建了 “王船山出生地纪念馆”,纪念馆主体占地面积 101 平方米,檐高 4.42 米,为青砖黛瓦古色古香的仿明清建筑。纪念馆采用中国传统的对称式古典建筑形式,上为正房、中为庭院、下为山门;山门、正房入口挂有楹联三幅、匾额二块,厅堂及两侧厢房共悬挂有字画 5 幅;正房中央是一座王船山半身塑像,右侧厢房布展的是明清时期的雕花木床、木椅及带补丁的蚊帐、被褥等船山先生的卧室家居用品;左侧厢房则陈列有木屐、雨伞、油灯等物品及王船山毕生著作《船山全书》和后人研究船山思想的部分作品。
门票免费,无需预约。回雁峰作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向游客免费开放,这无疑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轻松便捷的游玩选择。无需提前预约,游客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前往,尽情领略这座南岳七十二峰之首的独特魅力。
开放时间为 07:00-24:00。超长的开放时间让游客有足够的时间来探索回雁峰的美景。无论是喜欢清晨的宁静,还是钟情夜晚的璀璨,都能在这个时间段内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
距离衡阳市约 32 公里,市内乘坐公交 1 路、16 路、17 路、45 路、102 路、303 路到蒸阳南路口站下;9 路到雁峰广场站下;30 路、33 路、102 路到雁城路口站下可到。丰富的公交线路为游客提供了多种出行选择,无论你身处衡阳市的哪个角落,都能方便地乘坐公交车抵达回雁峰。这些公交线路覆盖了市区的主要区域,让游客可以轻松地规划自己的行程。
从衡阳火车站和高铁南站都有公交车经过,交通方便。对于乘坐火车或高铁来到衡阳的游客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便利。无论是从衡阳火车站还是高铁南站出发,都能通过便捷的公交车直达回雁峰,让你的旅程更加顺畅。
建议用时 3 小时以上。回雁峰虽然海拔不高,但景区内景点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欣赏自然风光到品味人文景观,从参观古刹寺庙到感受革命前辈的精神,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游客细细品味。3 小时以上的游玩时间可以让你充分领略回雁峰的魅力,留下难忘的回忆。
从北门或西门进入,先参观雁峰寺,感受千年古刹的历史韵味。雁峰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二年,由宏宣法师创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寺内分前后两殿,前殿为观音殿,供奉着观音菩萨;后殿为寿佛殿,供奉着 “寿佛” 菩萨。走进雁峰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着历史的沉淀和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接着游览雁峰烟雨,欣赏自然美景与诗词佳句。作为衡阳八景之一的雁峰烟雨,得名于天欲雨时,景区北部山脚的烟雨池中水气袅袅升腾,如梦如幻,整个山峰被烟雾缭绕,宛如仙境。烟雨池边,镌刻着众多诗人的诗词佳句,如王勃、陈宗契等诗人的作品,为这片美景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然后前往大雁铜雕、“上达” 牌坊、净手池等景点,了解雁城文化和佛教文化。大雁铜雕是衡阳市的城徽,高 12 米,由四只铜铝合金铸成的大雁组成,形态各异,昂首云天,代表着雁城人一年四季的热情好客。“上达” 牌坊仿明朝图式重建,厚重的拱形山门,上面是用汉白玉制作的浮雕,古色古香。拱门上方 “上达” 两字寓意深刻,同时牌坊两侧的衡阳 “雁城长联之一” 更是气势磅礴,用典贴切。净手池因有滴泉终年不涸,香客到雁峰寺进香之前,都必先来此洗手,表达对菩萨的敬意,洗去烦恼忧愁,寓意清清白白做人做事。
最后在松风亭稍作休息,感受革命前辈的精神。松风亭是为纪念陶铸同志而建,站在亭前,看松树,听松涛,吟咏陶铸同志的名篇《松树的风格》,无不感叹革命前辈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这里不仅是一个休息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地方。
(1)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位于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是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始建于唐元和五年,迄今已有 1200 余年历史。唐代处士李宽步李泌后尘奔南岳而来,见石鼓山林木葱郁,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环绕,遂结庐读书其上,创建中国古代最早的书院,是谓石鼓书院之始建。宋太宗赵光义赐名 “石鼓书院”。北宋宋景佑二年,宋仁宗赐额 “石鼓书院”,与应天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为宋兴之初天下四书院之首。
去石鼓书院,先到石鼓广场。广场有停车场,车费 10 元。停好车出来往前走,广场左侧有七贤雕像。七贤分别为:创院始祖李宽、哲学与文学大家韩愈、李士真、理学鼻祖周敦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东南三贤之一张栻、黄斡。可以在这与七贤来张合影,你就是八贤之一了。
合影之后往河边前行,是石鼓书院的入口。从 9 月 1 号开始,石鼓书院免费开放,在此出示健康码,测温 OK 便可以入园了。始入石鼓书院,穿过大门,走过长廊,映入眼帘的是禹碑亭。禹碑亭亭柱上题着一副对联 “蝌蚪成点通,天地衍大文”,此联为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史穆所题,在禹碑亭中央放置着一块禹碑,为蝌蚪文所做,禹碑为大禹治水功成在南岳衡山岣嵝峰所刻,最早见于东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其后史乘屡有记载。衡阳石鼓山禹碑亭始建于明万历九年,位于石鼓山南面。明代杨慎为禹碑作释文亦置于此。
穿过禹碑亭,来到石鼓书院二门前,只见篆书对联 “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 于门上,石鼓山与道教文化有颇深渊源,后建立石鼓书院以 “四书五经” 作为正统教育教材,这副对联是对石鼓书院的真实写照。
石鼓书院,当然不能少了石鼓。唐朝黄巢起义以前石鼓山上曾有一面石鼓,高六尺,叩之声闻数十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有记载。神奇的石鼓已为 “庐龙推鼓入潭”,现存的石鼓为 1965 年陶铸首倡凿制。
透过二门,看到眼前有两个祠堂,位居其右的为武侯祠,位于左的为李忠节公祠,武侯祠和李忠节公祠与石鼓书院都没有很多联系,但是由于这两位英雄的事迹都发生在石鼓山,遂将其移至石鼓书院。武侯祠为纪念诸葛亮而建。南宋理学家张栻曾作《武侯祠记》,并亲笔勒石立碑。祠堂门上范鹤年题有对联 “心远地自偏,问草庐是耶非耶,此处想见当日;江流石不转,睹秋水来者逝者,伊人宛在中央”。上联为武侯犹忆刘备 “三顾茅庐”,拜访贤才;下联为武侯观前实景,感慨万千。李忠节公祠为纪念李忠节的高风亮节而建。李忠节公名李芾,字叔章,南宋衡州人。南宋德佑元年,元军将犯,李芾临危受命,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率领军民抗击元军三月有余,城破,举家殉国。清同治年间重修石鼓书院时,彭玉麟为李忠节公祠题联,赞扬了李忠节铁骨铮铮,为民族大义的牺牲精神。
穿过两祠堂,大观楼跃入眼帘,大观楼前是孔子的雕像。孔子就不用多说了,孔子之前天下无老师,孔子是所有人的老师。尊师重教,石鼓书院也不例外,首推孔子。在大观楼内,你一眼便可以望到书院七贤,画像依次排列,这是他们这一群文人雅士的贡献才有今天的石鼓书院。大观楼内放置着各地名人为其做的诗词和书画。
参观完大观楼,便是合江亭。始建于唐朝,衡州刺史齐映所建。贞元十七年后,衡州刺史宇文炫又增其制,为楼阁式建筑。历朝各代,石鼓山上建筑屡经废兴,合江亭均在必建之列。唐永贞中,韩愈途径衡州,尝游石鼓,登亭揽胜,留下千古绝句,历代步其韵而和者众。合江亭亦因诗中 “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 而称 “绿净阁”。韩愈的《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是韩愈遭贬途径衡阳,为石鼓山美景所迷,吟诗一首,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千而成。合江亭门柱上一联 “石鼓双江水;昌黎一首诗”,正是对合江亭命名由来的真实写照。祝澹溪也曾为石鼓书院合江亭题联 “广厦构众材,报道蛟龙腾浪去;两水夹明镜,合信风月入亭来”。
在合江亭俯瞰,风光秀丽绝美,绿树成荫,江面帆影涟涟,江水碧波荡漾。尤其是习主席提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之后,湘江衡阳段大力治理水污染,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了现在清澈动人的江水。
最后是摩崖石刻。石鼓书院历史悠久的文化,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吸引了历代名流学士,文人墨客来此游览、讲学、题咏。在这约 4000 平米的山体上,镌刻着从唐至清的石刻 20 多处,分布在石鼓山体的崖面上。这些石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刻工精细、书体俱全,充分展示了书法的魅力。但是由于年代久远,风吹雨露,加上日军炮火的毁坏,目前能看的比较清晰的不多。沿着江边悬崖石刻往前走,有一个放生池,供善男信女放生。再往前走,就出了石鼓书院了。
沿江的景色很美,让人心旷神怡。石鼓书院文化深厚,非简单介绍就可以描述尽的,要真正的了解石鼓书院,还要翻阅大量史料记载、典籍,才能加深对石鼓书院的了解。
(2)岳屏公园
岳屏公园在衡阳市城南,临近市中心,总面积 21 公顷。因园内有岳屏山而得名。山顶原有撷翠亭,翳隐芳林。著名景点有岳屏山,抗战纪念馆,动物园。
清末,设岳屏书院于山顶,1902 年后改为清泉官立高等小学堂和乡村师范学校。山上古代建筑于 1944 年遭日寇炸毁。抗战胜利后,衡阳市人民修建砖塔于山顶,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现已修饰一新,更名为衡阳解放纪念塔。
岳屏东麓有市博物馆,陈列并珍藏历代文物数千件,尤以王船山生平事迹与著述展览闻名。西麓建有动物园,园内有猴山、禽湖、鱼池、猛兽馆等。岳屏山南腰建有旱冰场。还有由大湾塘疏凿成的人工湖 —— 云水池,构筑有亭、台、桥、径、花圃、假山,布局雅致,工艺精湛。
主要景点有:
史名花药山:岳屏山从前也称花药山,传说东晋时有黄、葛二仙在山上炼丹。又传闻为何仙姑亦驻足于此而得名。花药山下,有南宋宝祐五年始建的光孝报恩寺(即花药寺)。寺庙庄严、雄伟、清幽雅静,为当时衡阳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寺西有春溪井,水清澄碧,倒现寺上镀金雕龙,水波荡漾,龙形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誉为 “花药春溪龙现爪”,亦是衡阳 “八景” 之一。该寺的后殿,毁于抗日战火,幸存前殿,也于动乱年代被毁。现古寺荡然无存,地段划归戏校,就近辟有衡阳市儿童游乐场所,其上建有动物园,园中有猴山、禽洲、鱼池、猛兽馆,供儿童和游人见识大自然的珍禽异兽,并设有茶馆,供游者一饮。
历史建筑:岳屏山上曾有撷翠亭,翳隐芳林。明末中书舍人张同敞题有 “岳屏秋碧” 于其亭。每当雪后霁阳,鸟立亭檐,雀闹枝头,昔为衡阳八景之一,有 “岳亭雪霁鸟喧哗” 之句。揣摸当时人烟稀少,百鸟常啁鸣于山林,似是可信。清末,山顶筑有岳屏书院,院后有条巨龙般的外城廊,廊下有报恩寺山麓设有江西会馆。这都成为历史。抗战期间,衡阳成了抗战的英雄城市,岳屏自然也是火中凤凰,所有古迹,付之一炬。光复后,山顶出现一座 “衡阳抗战纪念塔”,塔前有二座辅亭,塔的正面由蒋中正题词。解放后,改称 “衡阳解放纪念塔”,只是名目之换,为尊重历史,于 84 年仍恢复其名为 “衡阳抗战纪念塔”,并敦请已故主席程星龄题书,塔身加高,辅亭也修饰一新,供人凭吊衡阳抗战阵亡将士。
山下风景:岳屏山下的原江西会馆旧址,改建成为博物馆,内有王夫子专馆和古物商店,龙年龙展,更是令人瞩目。和博物馆为邻的是花圃,四时八节,有花卉幽兰供人观赏。同博物馆只有一条马路之隔的人工湖,是在大湾塘的基础上疏凿而成的,有一潭名云水池,绕池有一条环行小路,北有湖心亭,亭和湖心岛之间有仿颐和园玉带桥相联,人们可以在湖岛上戏游和小憩。古人题联处过曲桥、绕回廊,便是类似西湖平湖秋月形的亭榭,上有吊脚茶亭,亭上有楹联:云岫苍茫堪入画,水波荡漾自成文。此联深入浅出,有雅俗共赏之妙。整个园林的设计,吸取南北特点,同回雁峰和石鼓公园各有千秋,点缀的亭、台、桥、径、花圃、假山,浑为一体又错落有致。85 年新置的园中园,添置奇花草于园中,林木茂密,花卉多姿,曲桥香径可人,楼台亭榭生辉,湖上增设彩色游船和电动游艇,动中有静,所有这些,适应不同层次的人来此游玩,别有佳趣。
衡阳是抗战名城,衡阳抗战纪念城入选抗战纪念 “国家队”。衡阳抗战纪念城是为纪念在 “衡阳保卫战” 中的英烈而建,现纪念城主要由衡阳抗战纪念城碑、纪念堂、抗战牌坊、记功亭、忠勇亭、和平钟、抗日文化墙、衡阳保卫战铜铸群雕像等纪念设施组成。2002 年被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 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衡阳抗战纪念城位于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岳屏公园内。1946 年 12 月 18 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电令,正式命名在抗战中牺牲最烈、贡献最宏的的衡阳市为 “衡阳抗战纪念城”,衡阳自此成为中国唯一命名的抗战纪念城。
在 1944 年即抗战胜利前一年,衡阳首当其冲成为日军 “1 号作战计划” 中打通东南亚大陆交通线的攻击目标。6 月下旬,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城塞争夺战,史称 “衡阳保卫战”。国民革命军第 10 军守城的爱国将士和衡阳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与 10 倍于我之敌血战长达 48 天,声崩雷电,气吞山河,惊天地而泣鬼神。毛泽东挥笔写下了 “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蒋介石则书之为 “全世界稀有之奇迹”。此役被誉为 “论功侔于苏联史丹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场屠城之战,衡阳近 5 万幢房屋只剩下完整的 5 幢,是中国境内唯一被日军炮火全部炸毁的城市,与德国汉堡同为二战中破坏程度最大的都市。
衡阳抗战纪念城主要建筑有衡阳抗战纪念城碑、纪念堂、纪念广场、抗战牌坊、记功亭、忠勇亭、和平钟、抗日文化墙、衡阳保卫战铜铸群雕像。它不仅是对那段刻骨铭心的抗战岁月的庄重纪念,更时刻提醒我们:我们之所以能无忧无虑享受美好生活,是因为有无数人在前面为我们遮风挡雨。
衡阳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美食文化也同样令人称道。在游览回雁峰之后,不妨品尝一下周边的特色美食,让味蕾也来一场美妙的旅行。
衡阳米粉,包括卤粉、鱼粉、筒骨粉等多种口味。
卤粉:衡阳卤粉脱胎于桂林卤粉,在其基础上不断改进。粉大姐湖南卤粉堪称一绝,其精髓在于那一锅用数十种民间中草药精制而成的卤水,有强身健体、延寿回青之功能,口味独特。卤水使得卤粉卤味浓厚,大酸大辣,香味浓郁,口感爽滑,吃过后舌底生津,唇齿留香。在衡阳,有很多老字号的卤粉店,如张记、卤粉世家、粉大姐等,每天早晨店里人潮涌动,弥漫着卤汁的香气。
鱼粉:衡阳鱼粉以独特的汤汁浓稠,鲜美无比、回味无穷虏获了全国吃货的胃。衡阳鱼粉做法关键在于鱼要新鲜,汤要浓郁,火候适度。一般将猪的筒子骨敲碎后煨熬至少一夜,烹制过程关键在于鱼的熟化过程。将鱼现杀后切成块状,锅中油烧红,将鲜鱼块置入锅中稍作煎炸,加入西渡湖之酒,快速翻炒,加入盐与浓汤,再放进姜片、蒜茸等加盖。衡阳鱼粉以鱼粉闻名,溯源可至衡阳县的渣江鱼粉。奶白色的筒子骨和鱼肉的汤头,浸透每一根米粉,加一点葱花和红椒段点缀,造就了衡阳人脑海中最顽强的味觉记忆。彭海军鱼粉在衡阳做鱼粉生意近 20 年,从单一的草鱼粉出发,开发出黄鸭叫、鱼头、鱼杂等多品类鱼粉。汤是衡阳鱼粉的灵魂所在,彭海军鱼粉仅汤头就要用大骨、鸡架等熬 8 个小时以上。
筒骨粉:细粉配鲜汤,筒子骨粉所使用的汤底,需要将筒子骨用文火慢炖至少 4 个小时。衡山三鲜筒子骨双码粉便是其中的代表,新鲜的青红双椒、金黄的土鸡蛋,加上新鲜瘦肉爆炒而成的盖码,再配一根霸气十足的筒子骨,色香味俱全。瘦肉搭辣椒,对食材要求几近严苛,猪肉一定是当天杀的,青椒要选薄皮,口感好,红椒要透亮,食材都要等到客人来了才下锅。
炒菜,如爆炒麻拐、水煮鸡、炒米鸭等。
爆炒麻拐:衡阳的爆炒麻拐是一道特色美食。衡阳市炒麻拐以辣、鲜为主,每一个酒店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味。衡阳解放路的麻拐最地道好吃,衡阳市的 “三个小厨” 以湘菜为主,其炒麻拐好吃,价格亲民,味道极佳。此外,还有 “佳佳菜馆(三泰店)” 的爆炒麻拐也很受欢迎,夏天必吃的一道菜,敲多麻拐腿子,肉很嫩,红辣椒、蒜子、生姜舍得放,很入味,利索不油腻。
水煮鸡:虽未找到具体关于衡阳水煮鸡的详细介绍,但可以想象其鸡肉鲜嫩,汤汁浓郁,一定能给食客带来独特的口感体验。
炒米鸭:同样未找到炒米鸭的详细介绍,但推测其可能是将鸭肉与米饭一起炒制,口感丰富,香气扑鼻。
小吃,如酥薄月、麻圆坨坨、糄粑等。
酥薄月:酥薄月饼是湖南衡阳市传统的名点,在衡阳生产已有 140 余年的历史。配料考究,做工精细、风味独特、松酥可口。具有浓厚的麻仁、玫瑰、桂花清香,食而不觉甚甜,香酥而不油腻;有祛风润肠、理气解郁、和肠胃、通血脉、润肌肤之功效。衡阳市南北特食品厂生产的《石鼓牌》酥薄月为正宗,是整个行业的风向标,文化底蕴深厚,流传甚广。如今,酥薄月已远销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并出口东南亚一带。中秋佳节,手工制作的酥薄月更是深受广大市民青睐,刚出炉的酥薄月,表皮酥黄,闻起来香味扑鼻,咬一口酥得掉渣,满是儿时的味道。
麻圆坨坨:暂未找到关于麻圆坨坨的详细介绍,但可以想象其是一种圆形的油炸小吃,外酥里嫩,香甜可口。
糄粑:糄粑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精选优质糙糯米,大米,配乡村中草药发酵而成,未添加任何化学原料,是衡阳地区独有的传统食疗风味食品,有健脾益胃,消食化积之功效,也能做为主食,老少皆宜。糄粑不仅被称为 “神曲粑”,还有个传奇的别名叫 “抗日饼”。1944 年日本兵入侵衡阳时,因糄粑咬不动咽不下,用火蒸煮也总是面熟内生,气得日本兵哇哇直叫,从此,扁粑的抗日美名传播千里。糄粑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先将糯米泡上半个小时,晾干并磨制成粉状,加入糄药和特制的中药水,放入搅拌机搅拌均匀并揉成形,搓成团,发酵后晾晒干即可。食用时,将糄粑泡在水中 2 小时左右,判断的标准是饼粑沉入水底,尽量多泡一会儿。然后放在锅上煎至两面金黄,再用水煮半小时左右,直至糄粑内里煮烂煮透,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白糖增加甜味,装盘时,加入芝麻点缀。衡阳县黄氏糄粑厂员工正在手工制作糄粑,黄五益坚持手工制作和纯中药秘制,小作坊成长为黄氏糄粑厂,年产量在 20 万斤以上,还帮助村里 10 多名家庭困难的村民到糄粑厂务工。
注意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回雁峰景区作为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拥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我们在游玩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对环境的尊重,不随意丢弃垃圾。将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中,不仅可以保持景区的整洁美观,也为后续的游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游览环境。同时,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景区的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等,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尊重宗教文化,遵守寺庙规定。回雁峰景区内有雁峰寺等宗教场所,我们在参观这些地方时,要尊重宗教文化和信仰。遵守寺庙的规定,如不随意触摸佛像、不喧哗吵闹等。在进香时,要按照寺庙的要求进行,以表达对宗教的敬意。此外,对于寺庙内的文物和古迹,也要倍加爱护,不进行破坏或涂鸦。
天气炎热时注意防晒和防暑。在炎热的天气里,前往回雁峰游玩需要做好防晒和防暑措施。可以携带太阳伞、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晒用品,涂抹防晒霜,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携带足够的饮用水,避免因出汗过多而导致脱水。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找阴凉处休息,并采取相应的防暑措施,如饮用藿香正气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