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衡阳名人录

2024-11-17

一、衡阳名人的璀璨星群

(一)革命英烈的壮丽篇章

伍中豪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秋收起义重要领导人。他出身于耒阳,父亲是秀才,自幼接受良好教育,考入北京大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他参加北伐,后又投身秋收起义,在井冈山斗争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提出向赣南发展的战略,为红军主力站稳脚跟奠定了基础。可惜在 25 岁时被地主武装杀害,彭德怀亲自监斩凶手。他与林彪齐名,被誉为 “第四军的文学家”,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朱毛红军 “四骁将” 之一。

王紫峰在革命年代表现英勇,参加了湘南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等。他在战争中指挥得当,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特定时期,他对彭德怀元帅的批评心怀不满,做出了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晚年十分后悔。

谢维俊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赣南革命根据地等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1935 年到达陕西后,任首任三边特委书记,1936 年底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二)军政名人的非凡功绩

周斓是抗日名将、和平起义将领、爱国民主人士。他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多个重要职务,为抗日战争和国家的和平稳定做出了贡献。

资凤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高级将领,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谭冠三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他参加了秋收起义、湘南起义等众多战役,1955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在西藏工作期间,为西藏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三)科技文化名人的卓越成就

文传源是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学家和该领域的开拓者之一。1958 年,他带领师生研制出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 “北京五号”,为共和国生日献礼。1975 年,他又担任我国第一台歼击机飞行模拟机总体设计组组长,圆满完成研制任务,填补了我国飞行训练的空白。他一生致力于科研和教育事业,培养了众多优秀学生。

洛夫是国际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他出生于衡阳,1949 年赴台湾,后旅居加拿大温哥华。他的诗歌充满魔幻色彩,被称为 “诗魔”。2001 年凭借长诗《漂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作品对华语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衡阳名人的辉煌成绩

(一)革命战场上的赫赫战功

伍中豪在革命战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风范。他参加秋收起义后,坚决拥护毛主席转兵农村的主张,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立下汗马功劳。在创建根据地期间,伍中豪打了上百场战役,解放了宁冈城,三次攻克龙岩,创建了赣南根据地、闽西根据地、夏幽根据地。他善守善攻,带兵有方,与林彪、黄公略、彭德怀一起被称为井冈山的 “四骁将”。

谭冠三也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将领。他参加了湘南起义,之后跟随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经中央苏区历次反 “围剿”、直罗镇、东征等战役。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在冀鲁豫边区开展游击战。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了邯郸、鲁西南、淮海、渡江、衡宝、西南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与张国华一起率部进军西藏,指挥昌都战役,为和平解放西藏铺平了道路。在进藏过程中,他狠抓部队思想工作,带头学习藏语、抓糌粑,严格执行民族团结政策,为西藏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科技文化领域的重大突破

文传源在科技领域的成就堪称传奇。1958 年,面对 “一无资料、二无经验、三无设备” 的困境,他带领师生大干 300 天,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 “北京五号”。为了确保飞机的可靠性,他们进行了数百次测试,文传源甚至在试飞过程中不顾危险,亲自登上飞机。1958 年 “十一” 当天,“北京五号” 无线电引导着陆正式试飞基本成功,为祖国生日献上了珍贵的礼物。1975 年,他又担任我国第一台歼击机飞行模拟机总体设计组组长,协调全国 40 多个协作单位,历经八年攻坚克难,圆满完成研制任务,填补了我国飞行训练的空白。

洛夫在华语诗坛的地位举足轻重。他出生于衡阳,自幼展现出文学天赋,1949 年赴台湾后,开始了他的诗歌创作生涯。他的诗歌充满魔幻色彩,早期受存在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影响,节奏明快,语言奇诡;后期诗风蜕变,作品表现手法魔幻;最终诗风由 “魔” 入 “禅”。2001 年,他凭借长诗《漂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震惊世界华语诗坛。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对华语诗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衡阳名人与长沙的紧密关联

(一)王夫之与长沙的渊源

南明隆武二年(1646 年)八月,王夫之来到长沙的靖港。此时的靖港一片荒凉,王夫之在此想起南明抗清大将何腾蛟的 “藤溪大捷”,也想起何腾蛟对大顺军的刁难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利局面。他还回忆起自己劝说南明监军章旷调和矛盾却未被采纳,随后一气之下离开前线。此刻的王夫之倚栏远望,潸然泪下,高声吟哦,表达自己的耿耿忠心无人能懂。在这里,他缅怀大唐名将李靖,欲会集抗清志士共赴国难。但他却没想到此后的种种艰难,如父亲的叮嘱、抗清起义的失败、在肇庆的遭遇以及南明政权的土崩瓦解。

时间回到八年前,明崇祯十一年(1638 年),19 岁的王夫之负笈长沙,求学于岳麓书院。岳麓书院的山长吴道行是湖南善化(长沙)人,王夫之在这里读周易老庄、孔孟程朱等经典,与同窗 “聚首论文,相得甚欢”。就读期间,他还与同乡兼同窗好友邝鹏升成立了 “行社”,强调躬行实践。崇祯十五年(1642 年),王夫之再次途经长沙去参加武昌乡试,途中游览铜官窑时吟出《铜官》一诗,受到众人称赞。后来他以《春秋》第一,中湖广乡试第五名,受到督学高世泰、考官欧阳霖、章旷以及长沙推官蔡道宪的器重。王夫之几次来长沙,并将著述托付给长沙千寿寺僧人惟印保管,与长沙有着深厚的渊源。

(二)李芾与长沙的壮烈历史

衡阳人李芾在南宋抗元时期与长沙有着一段壮烈的历史。1275 年 10 月,元军大将阿里海牙率领 10 万大军进攻湖南,分兵 5 万进攻潭州(今湖南长沙)。李芾临危受命,紧急集结了 3000 多名有能力作战的军民,整顿军械,加固城墙,积极迎战。面对源源不断的元朝大军以及火炮的强攻,这场城市包围战虽一开始就知道结局,但李芾率领军民坚守了一个多月。当时李芾的谋士尹谷在看到守城无望后,携全家引火自焚。李芾不忍心向自己的家人动手,就命令大将沈忠杀死自己的家人然后自杀。大将沈忠在杀死李芾的家人后也携全家自杀身亡。城中的老百姓听到后,很多人都效仿自杀。岳麓书院的几百学生,在战斗中英勇无畏,城破后大多自杀殉国。岳麓书院也在城破之日迎来了史上最彻底的一次毁灭。潭州保卫战在历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

(三)岳麓书院的衡阳籍山长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不衰,有一大批著名山长掌教和讲学于此。其中清代四位衡阳籍山长王祚隆、旷敏本、欧阳正焕、丁善庆,都是饱学鸿儒,为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祚隆,明末清初湖南常宁县南市塘王家(今常宁市三角塘镇市塘村)人,自顺治十四年(1657)至康熙二年(1663),任岳麓书院山长达七年之久。他著有《岳麓诗草》《半山草》《长沙吟》等多部书籍。王祚隆与衡阳大儒王夫之是同时代人,其诗风清新活泼,明白晓畅,深得王维之旨,诗画一体,情景交融。

旷敏本,晚年自号岣嵝主者,世称岣嵝先生,湖南衡山(今南岳区)人。

欧阳正焕、丁善庆也在岳麓书院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影响着学子,为岳麓书院培养了大批经世之才,也在长沙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与长沙的联系紧密,为长沙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