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衡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259号
2024-11-16
湖南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湖南省衡东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 112°52′06″~113°15′22″,北纬 26°58′04″~27°09′47″。主要包括流经衡东县境内的洣水河全部、洣水河一级支流永乐河流经衡东县草市镇境内部分,总面积 2983.6 公顷,其中湿地总面积为 2601.1 公顷,湿地率达 87.2%。
湿地公园内湿地分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湿地类,包括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和库塘三个湿地型。其中,河流湿地面积为 383.8 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 14.8%,占土地总面积的 12.9%;人工湿地面积为 2217.3 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 85.2%,占土地总面积的 74.3%。由此可见,湖南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以库塘湿地为主。
湿地公园流经草市、高湖、杨林、甘溪、洣水、吴集、新塘、霞流 8 个镇,境内全长 72.5 公里,河上建有荣桓、甘溪、洋塘三座河坝。其地形地貌主要以堆积地貌 — 平原(Ⅰ)为主,具体形态特征有河流、沙洲和绿地等。地势依河流走向,由东南(海拔 65 米)向西北(海拔 44 米)倾斜,坡降为千分之一。洣水作为湘江的一级支流,由东向西流入湘江。
湖南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历程充满了积极的变化。2012 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试点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公园始终坚持 “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 的理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退耕还林还湿试点项目的实施,给公园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从 2017 年开始,衡东县洣水国家湿地公园在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项目区流转了相关村落的 824 亩土地,并聘请当地村民在项目区里种植了大量的睡莲、茭白、湘莲等 10 多种湿地净化植物。这些植物如同天然 “除污剂”,能够吸收、降解、转化水中的多种污染物。经过物理沉积,用栽种的湿地植物吸收、降解和转化污染物,固碳释氧,仅新塘试点项目区每年处理污水达 2000 余万吨,有效改善了湘江水质。同时,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水质从 Ⅴ 类或类 V 类全部降为 Ⅲ 类水质,部分达到 II 类水质,每吨污水的成本仅仅为 0.075 元,不足 8 分钱。
省级河长的巡查对公园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2018 年 7 月 24 日,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洣水省级河长张剑飞带队巡查洣水,并在衡东县主持召开 2018 年洣水流域省级河长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邓群策参加巡查洣水衡东段。张剑飞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带着感情和责任全面推进河长制。到 2020 年,洣水流域内要实现工业聚集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率 100%,县城污水处理率 90% 以上,乡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80% 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水质稳定在 Ⅲ 类标准以内,饮用水源的水质全面达标,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2019 年 11 月 12 日 - 13 日,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洣水流域省级河长姚来英率队赴洣水炎陵段、茶陵段、攸县段和衡东段巡查,并在衡东县主持召开 2019 年洣水流域省级河长会议。姚来英强调,目前,河长制进入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从 “有名” 到 “有实” 的关键阶段,各级河长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护好洣水一江碧水。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明察暗访为抓手,对照仍然存在的生活污水排放和挖沙等问题抓整改、搞治理,确保百姓喝上干净放心水。要强化责任担当,建立洣水保护长效机制、完善 “一河一策” 编制,加强流域统筹协调,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和舆论宣传力度,齐心协力把洣水治理好、管理好、保护好,让洣水流域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春日的湖南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宛如一幅秀美的画卷。春风拂过,草地返青,碧波荡漾,绿树环绕。湿地公园以湘江一级支流洣水河组成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形成了独特的 “湿地草原” 风光。在这里,拉上天幕,搭好帐篷,摆好桌椅,沏一壶茶或煮一壶咖啡,人们可以尽情享受春日的惬意时光。远离城市的喧嚣,在舒适的山林间中,坐看云卷云舒,在负离子含量爆表的乡野间深呼吸,漫无目的的等待一次日落或日出,痛快放肆的追逐山野清风。
湖南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据调查,湿地公园及其周边有维管植物 150 科,404 属,801 种,其中,蕨类植物 16 科 21 属 29 种,裸子植物 4 科 7 属 9 种,被子植物 130 科 376 属 763 种。区内有植物群落 7 个类型,13 个植物类群,其中,常绿针、阔混交林 3 个群系,常绿、落叶阔叶林 2 个群系,落叶阔叶林 1 个群系,针叶林 1 个群系,竹林 1 个群系,灌草果 3 个群系,古木大树及珍贵树木。湿地公园及周边有野生脊椎动物 185 种,隶属于 5 纲 27 目 70 科,其中,鱼类有 42 种,两栖类 15 种,爬行类 19 种,鸟类 91 种,哺乳类 18 种。有野生维管束植物 801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十余种;有野生脊椎动物 185 种,国家 Ⅱ 级重点保护动物虎纹蛙、鸳鸯、草鸮、小灵猫等 10 种。
湖南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作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具有独特的价值。公园集资源保护、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和生态旅游于一体,拥有 “科普宣教中心”“科普宣教长廊”“社区湿地书屋”“观鸟屋” 等专用科普场地、近 150 名科普志愿者,以及 “清清洣水绿色同行” 研学旅行、洣水科普大讲堂、爱鸟周 “三进” 宣传等品牌活动。3 月 6 日,由衡东县人民政府指导,罗荣桓故居纪念馆、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办的罗荣桓故居纪念馆、湖南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发布会在长沙举行。课程设计以幼儿园 8 个课时、小学 1 - 3 年级 15 个课时、小学 4 - 6 年级 16 课时、初中 1 - 2 年级 18 课时、高中 1 - 2 年级 18 课时为基础,走 “红色” 和 “绿色” 相结合的研学旅行路线,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该课程的设置更加深入的挖掘了罗荣桓故居纪念馆、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的内在价值,扩大其在研学实践教育行业内的影响力,同时更好的传承了罗帅革命情怀和不懈拼搏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湖南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湖南省衡东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 112°52′06″~113°15′22″,北纬 26°58′04″~27°09′47″。
该湿地公园主要包括流经衡东县境内的洣水河全部、洣水河一级支流永乐河流经衡东县草市镇境内部分。流经草市、高湖、杨林、甘溪、洣水、吴集、新塘、霞流 8 个镇,境内全长 72.5 公里。
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独特,处于湘江流域的重要位置。洣水作为湘江的一级支流,由东向西流入湘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湿地公园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价值。
湿地公园的地势依河流走向,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坡降为千分之一。东南海拔 65 米,西北海拔 44 米。地形地貌主要以堆积地貌 — 平原(Ⅰ)为主,具体形态特征有河流、沙洲和绿地等。这种地形地貌为各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湿地公园内的河流、湿地和周边的乡镇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罗帅故居、百年古镇、古塔寺庙等风景历史文化资源,使湿地公园成为了一个兼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旅游胜地。
湖南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筑风格呈现出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独特魅力。
从地形地貌来看,公园主要以堆积地貌 — 平原(Ⅰ)为主,有河流、沙洲和绿地等形态特征。这种地形决定了公园的建筑不能过于突兀,而是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公园内的建筑多采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等,与周围的绿树、草地、河流相得益彰。建筑的颜色也以自然色调为主,如棕色、灰色等,融入到自然环境中,不显得突兀。
从湿地类型来看,公园内有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湿地类。在河流湿地周边,建筑多以观景台、栈道等形式出现,这些建筑采用木质结构,既轻便又环保,能够让游客近距离欣赏河流的美景。在人工湿地中,建筑则以科普宣教中心、观鸟屋等为主,这些建筑设计简洁大方,功能明确,既为游客提供了科普教育的场所,又不破坏湿地的生态环境。
公园内的建筑还充分体现了人文特色。例如,罗帅故居附近的建筑,在保留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修缮和改造,使其既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又能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百年古镇、古塔寺庙等周边的建筑,也与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相呼应,展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此外,公园内的建筑在布局上也充分考虑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建筑的位置选择在既能欣赏到自然美景,又能方便游客了解历史文化的地方。例如,科普宣教中心通常建在湿地生态系统较为典型的区域,让游客在学习科普知识的同时,也能亲身感受湿地的生态之美。
总之,湖南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既保护了自然环境,又传承了历史文化,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旅游体验。
湖南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5500 - 60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古老文明。这里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生活印记,为后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罗帅故居更是这片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罗荣桓元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罗帅故居作为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故居保存完好,展现了罗荣桓元帅生活的场景和他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的历程。这里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激励着后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此外,还有百年古镇、古塔寺庙等风景历史文化资源。百年古镇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古色古香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特色美食,让人仿佛穿越回过去。古塔寺庙庄严肃穆,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宗教文化的传承,为湿地公园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神秘的氛围。
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所在的衡东县被誉为 “鱼米之乡”。这里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盛产粮食、鱼类等农产品。肥沃的土地孕育出优质的水稻,稻田金黄一片,丰收的景象美不胜收。丰富的水资源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各种鲜美的鱼类成为当地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衡东县还是 “皮影戏之乡”。皮影戏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衡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皮影戏的表演生动有趣,通过艺人的巧手操纵,皮影人物活灵活现,讲述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这种传统艺术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欢乐,也成为了衡东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
同时,衡东也是 “花鼓戏之乡”。花鼓戏以其欢快的节奏、生动的表演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深受人们喜爱。每逢节日或重大活动,花鼓戏表演总是吸引着众多观众。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和优美的唱腔,展现了衡东人民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剪纸之乡” 的称号也名副其实。衡东剪纸艺术独具特色,剪纸作品精美细腻,题材丰富多样。从传统的花鸟鱼虫到现代的生活场景,剪纸艺人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剪纸艺术不仅是一种民间工艺,更是衡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章之乡” 的美誉则体现了衡东在印章制作方面的独特技艺。衡东的印章制作工艺精湛,材质优良,印章种类繁多。无论是书法作品还是公文印章,衡东的印章都以其高质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备受赞誉。
此外,衡东县还是全国唯一的 “中国土菜名县”。衡东土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品种而闻名遐迩。土菜烹饪技艺讲究原汁原味,注重食材的选择和搭配。衡东土菜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也成为了衡东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这些丰富的地方文化特色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独特的文化内涵。它们为湿地公园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吸引着游客前来感受这片土地的魅力。
从衡东汽车站出发,沿着 X009 行驶,再进入洣江大道,即可到达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开车可以从南门或北门进入。南门入口位于湿地公园南侧的百思园路与湿地街交汇处,北门入口位于湿地公园北侧的湿地街与洋泰路交汇处。具体进入哪个门取决于您的出发地和路线选择。
若从外地出发,可走 G72(泉南高速)转南岳高速至杨山收费站下,往衡东县城转新塘镇方向约 10KM 左右到达;也可走 G4(京港澳高速)至新塘收费站下,往衡东县城方向 10KM 左右到达。
湿地公园还有公共交通工具可供选择,目前虽没有地铁,但有公交车可到达。具体的公交线路可查询当地公交站点信息。
衡阳市推出的科普旅游线路中,“探索湿地世界 守护河畔家园 观测候鸟迁徙” 主题线路,包括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衡东花奇里自然资源科普教育基地、衡山县紫金山自然资源科普教育基地、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等景点,可乘坐相应的旅游专线前往。
总之,无论是自驾还是选择公共交通,都能较为便捷地到达湖南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开启一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美妙之旅。
景区票价开放时间
湖南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免费开放,全年全天均可游玩。游客可以随时前往,尽情享受湿地公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在游玩过程中,请游客务必爱护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不随地丢弃垃圾,将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内。保持公园的整洁美观,为其他游客创造良好的游览环境。
避免破坏植被。不要随意践踏草地、采摘花朵或破坏树木。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让这片绿色的宝地得以长久保存。及节约用水。在公园内使用公共设施时,注意节约用水,避免浪费水资源。洣水是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水资源对于维护湿地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尊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在湿地公园内,游客可能会遇到各种野生动植物。请保持一定的距离观察,不要干扰它们的生活。避免追逐、捕捉或伤害野生动物,让它们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生长。
不投喂野生动物。为了野生动物的健康和生
态平衡,勿向它们投喂食物。野生动物有自己的觅食方式和食物来源,人类的投喂可能会对它们的生存造成不良影响。
了解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在游玩前,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一些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增强保护意识。在公园内,注意观察标识牌和科普宣传内容,了解湿地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保护措施。
总之,在游玩湖南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时,游客们应遵守景区规定,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共同营造一个美丽、和谐的旅游环境。让我们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湖南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从自然风光来看,这里有河流、湿地、草原等多样景观,春日的草地返青、碧波荡漾、绿树环绕,如同一幅秀美的画卷,让人远离城市喧嚣,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生物多样性丰富,众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为生态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有野生维管束植物 801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十余种;野生脊椎动物 185 种,国家 Ⅱ 级重点保护动物虎纹蛙、鸳鸯、草鸮、小灵猫等 10 种。
在建筑风格上,实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采用自然材料,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同时充分体现人文特色,如罗帅故居附近的建筑既具历史文化价值,又能满足现代游客需求。
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见证古老文明,罗帅故居传承红色基因,百年古镇、古塔寺庙增添宁静神秘氛围。地方文化特色鲜明,作为 “鱼米之乡”“皮影戏之乡”“花鼓戏之乡”“剪纸之乡”“印章之乡” 和 “中国土菜名县”,展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交通便利,无论是自驾还是选择公共交通都能便捷到达,为游客开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美妙之旅提供了保障。
免费开放且全年全天可游玩,让更多人有机会亲近自然,感受湿地之美。同时,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营造了美丽、和谐的旅游环境。
在未来,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有望继续发挥其生态、文化和旅游价值。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湿地公园将成为更多人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重要场所。
在生态保护方面,将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防控,实行水体生物净化,加快水源涵养林建设与退耕还林还湿建设,不断提升湿地管理保护能力,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加良好的生存环境,吸引更多珍稀物种栖息。
在文化传承方面,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如加大对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的研究和保护力度,丰富罗帅故居的展示内容和教育功能,传承红色基因。同时,继续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举办更多的皮影戏、花鼓戏等民间艺术表演活动,推广衡东剪纸、印章制作等传统工艺,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衡东的文化。
在旅游发展方面,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加更多的观景台、栈道等设施,方便游客欣赏美景。加强科普宣教中心、观鸟屋等的建设和管理,为游客提供更好的科普教育体验。开发更多特色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线路、文化体验活动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生态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