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衡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259号
2024-11-16
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位于衡山市衡山县开云镇湘江街,系当时中共衡山地方工作委员会所在地。1927 年元月毛泽东考察衡山农民运动时在这里住宿了五天四晚,并起草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该馆成立于 1976 年,1983 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 年被评为衡阳市 AAA 文明单位,是全市红色旅游精品景点之一,也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妇女儿童教育基地。
纪念馆濒临湘江,风景优雅。其建筑主体康王庙为江南清代建筑风格,1969 年在原址按原貌重建康王庙,并复原陈列了毛泽东同志办公住房、会议室。1976 年在康王庙左侧新建了一栋 400 平方米的辅助陈列室,并于翌年 3 月 5 日正式开放。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 1604.5 平方米,建筑面积为 1488 平方米。纪念馆展厅面积 425 平方米,分两大展厅,展出 “衡山农民运动史” 和 “毛泽建生平展”。馆内陈列有毛泽东考察衡山农运时用过的床、桌椅板凳、油灯及开会用过的办公用品。陈列展品共有 86 件,其中原物 61 件,复制品 25 件。
该馆曾出版《毛泽东同志考察衡山农民运动旧址康王庙简介》《衡山岳北农工会斗争史实介绍》《衡山革命烈士生平简介》《湖南农村第一个团组织 - 岳北团支部》《傲霜秋菊 - 毛泽建事迹介绍》等。开放时间为每天 8:00 - 下午 18:00,晚上设湘滨音乐茶座 20:00 - 22:00。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为后人了解和学习革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场所。
1923 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水口山工人党员刘东轩、谢怀德回到家乡白果,组织起了湖南第一个农民革命组织 —— 衡山岳北农工会。当时的岳北,农民深受军阀混战之苦,税重租苛,官吏贪婪,生活苦不堪言。而白果镇作为大军阀赵恒惕的 “胞衣地”,农民更是饱受压迫。
岳北农工会参照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经验,以十人团为基础,以十代表、百代表、总代表的组织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意为工农 “握手革命”。成立以后,农工会派出宣传员四处演讲,号召农民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反压迫的斗争。根据农民最迫切的经济要求,农工会做出了不准囤积居奇、阻止谷米出境的决定。当时大地主不顾农民疾苦,将囤积的粮食偷运到长沙等地卖高价。岳北农工会率领 2000 余名农民,手持木棍锄头赶到晓岚港展开阻禁运动,将收缴的粮食全部平价分给了农民,农民欢欣鼓舞,岳北农工会因此声威远震。除了当地农民积极响应,毗邻的衡阳、湘乡、湘潭等县的农民也纷纷加入,至 1923 年 10 月初,会员剧增至 4 万多人。农工会还开展了减租减息、退押斗争。
然而,岳北农工会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火,使反动军阀赵恒惕惊恐万分。同年 11 月,赵恒惕派兵镇压岳北农工会,焚毁岳北农工会会址,枪杀了东湖总代表赵炳炎、贯塘总代表周德二、马鞍山总代表廖芳炳,枫林区总代表李玉邕被关进监狱折磨致死,史称 “岳北四烈士”。岳北农工会虽遭残酷镇压,但它揭开了湖南农民运动的序幕,在广大农民中播下了革命火种。
1927 年 1 月,毛泽东来到衡山考察农民运动。他深入了解衡山建党、农运、农民武装等情况。在衡山期间,毛泽东从分水坳进入,之后从白果 — 福田铺 — 宋桥,再到县城,行程百余里。他边调查,边宣传,边指示,召开了 18 次调查会,视察县、区、乡的革命民众团体,仔细听取各级农运干部的汇报和社会各阶层人士代表的意见。
在这里,毛泽东住宿办公,并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份报告为他伟大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也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在报告中,毛泽东有 17 处点名表扬或援引衡山县农民运动情况,充分肯定了衡山农民运动的成果和意义。
例如,他提到 “在湖南农民全数中,差不多组织了一半。如湘潭、湘乡、浏阳、长沙、醴陵、宁乡、平江、湘阴、衡山、衡阳、耒阳、郴县、安化等县,差不多全体农民都集合在农会的组织中,都立在农会领导之下。”“所有最下一级农民协会的委员长、委员,在第一第二两个时期中,几乎全数是他们(衡山县乡农民协会职员,赤贫阶层占百分之五十,次贫阶层占百分之四十,穷苦知识分子占百分之十)。这个贫农领导,是非常之需要的。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 等。
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所在的康王庙,充分展现了江南清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其建筑布局严谨,结构精巧。屋顶多为硬山顶或悬山顶,线条流畅,给人以庄重而不失灵动的感觉。墙体以青砖砌成,坚固耐用,历经岁月洗礼仍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走进康王庙,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庙内的建筑装饰精美,木雕、石雕、砖雕随处可见。木雕多以花鸟、人物、山水为题材,雕刻细腻,栩栩如生。石雕则以瑞兽、花卉等为主要内容,线条简洁有力,彰显出江南工匠的高超技艺。砖雕则常常出现在门楼、照壁等部位,图案丰富多样,寓意深刻。
1969 年按原貌重建的康王庙,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历史细节的还原。毛泽东同志办公住房、会议室的复原陈列,让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当年革命先辈们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场景。办公住房内,摆放着简单的桌椅、床铺和油灯,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会议室里,整齐地摆放着长凳和桌子,让人仿佛看到了当年革命先辈们在这里热烈讨论、谋划革命的场景。
1976 年新建的 400 平方米辅助陈列室,与康王庙主体建筑相得益彰。辅助陈列室的外观设计延续了江南清代建筑的风格,与康王庙融为一体。内部则采用现代化的陈列手段,通过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衡山农民运动的历史画卷。
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 1604.5 平方米,建筑面积为 1488 平方米。宽敞的空间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参观环境,同时也为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和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场地。在纪念馆的庭院中,绿树成荫,花草繁茂,为这座历史建筑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总之,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既体现了江南清代建筑的古朴典雅,又融入了现代的陈列理念和技术。它不仅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更是一座艺术的宝库,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和缅怀。
在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内,那面见证了革命岁月的铜锣静静地陈列着。这面铜锣,看似普通,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当年,农会会员们在参加运动时,敲响这面铜锣,激昂的锣声如同战斗的号角,鼓舞着农民们的士气。它见证了农民们为争取自身权益而奋起抗争的热烈与豪迈。铜锣的声音仿佛穿越时空,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农民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岳北农工会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影响巨大的斗争。在晓岚港阻谷平粜的行动中,农工会粉碎了土豪劣绅囤积居奇、谷米外运、企图抬高当地粮价的阴谋,让农民吃到了 “平价米”。这一行动不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更极大地鼓舞了农民们的斗争信心。又如设计巧斗土豪劣绅廖连元,给他带上木雕的 “猪脑壳” 高帽子游垅,大灭了地主阶级的威风,大长了农民群众的志气。通过这种杀一儆百的办法,推动了整个岳北地区平粜减租运动的开展。岳北农工会也因此成为岳北地区最高的权力机关,全岳北共 68 个区的农会都聚集在农会的旗帜下,加入农会者骤然增至 10 余万人之多。岳北地区的土豪地主曾用 1000 元大洋贿买谢国光部前来镇压,却被岳北农工会挫败。然而,赵恒惕重掌湖南党政大权后,马上派兵向岳北杀气腾腾地扑来。1923 年 12 月 25 日,这班凶神恶煞之徒一把火烧掉了刘捷三公祠,杀死岳北农工会会员 3 人,抓捕会员 70 多人,烧毁骨干会员房屋 20 余栋。轰轰烈烈的岳北农工会革命运动历时仅两个多月,就这样惨遭失败。但岳北农工会的斗争影响深远,它在广大农村、农民中播下了革命火种,为后来的农民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的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刻,承载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记忆。
纪念馆主要陈列内容生动地展现了衡山岳北农工会的斗争史实。岳北农工会作为湖南第一个农民革命组织,它的成立犹如一颗火种,点燃了农民反抗压迫的熊熊烈火。农工会参照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经验,以独特的组织形式将农民团结起来,为农民争取权益。他们在晓岚港阻谷平粜,展现出坚定的斗争决心和智慧,不仅成功粉碎了土豪劣绅的阴谋,还让农民们吃上了平价米,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同时,设计巧斗土豪劣绅廖连元的行动,更是彰显了农民们的勇气和创造力,大灭地主阶级威风,为农民运动的开展树立了榜样。岳北农工会虽历经挫折,但它在广大农民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为后续的农民运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毛泽东在衡山考察农民运动的这段历史,更是纪念馆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 年 1 月,毛泽东深入衡山,了解建党、农运、农民武装等情况。他行程百余里,召开了 18 次调查会,仔细听取各级农运干部的汇报和社会各阶层人士代表的意见。在这里,他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份报告充分肯定了衡山农民运动的成果和意义,为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馆内陈列的毛泽东考察衡山农运时用过的床、桌椅板凳、油灯及开会用过的办公用品等物品,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毛泽东等革命先辈为了中国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罗荣桓、陈芬、毛泽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衡山领导农民运动、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活动,也为纪念馆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他们在衡山这片土地上,不畏艰难险阻,与农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为推翻反动统治、争取人民解放而英勇斗争。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让人们深刻认识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总之,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元,它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通过这些陈列内容和历史文物,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农民们的抗争精神、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位于衡山县开云镇湘江街,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濒临湘江。湘江如一条碧绿的丝带,缓缓流淌,为纪念馆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
湘江不仅赋予了这片土地秀美的自然风光,还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依江而建,既享受着湘江带来的清新空气和优美景致,又承载着湘江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这里交通便利,周边有多条道路连接着衡山县的各个区域以及周边县市。无论是自驾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能轻松到达纪念馆。其周边还有一些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如观湘洲等,游客在参观完纪念馆后,可以前往这些地方继续领略衡山县的独特魅力。
衡山县开云镇作为中共衡山地方工作委员会所在地,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坐落于此,更是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红色的光辉。它不仅是衡山县的重要地标,也是湖南省乃至全国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总之,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既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又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绝佳场所。
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交通便利,为游客提供了多种出行选择。其中,县城搭乘 7 路公交车可直达纪念馆。
衡山 7 路公交车夏令首班为 06:10,末班 18:30;冬令首班 06:30,末班 18:00。该线路从毛泽建公园出发,途经城南小学、城南停车场、交通街口、水利局、康王庙等地,最终到达星源学校。其中,康王庙站距离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仅一步之遥。
乘坐 7 路公交车,游客可以欣赏到衡山县的城市风光。沿途经过的街道和建筑,展现了衡山县的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同时,公交车的运营时间较为合理,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出行需求。
如果选择自驾前往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也十分方便。纪念馆位于衡山县开云镇湘江街,周边有多条道路连接。游客可以通过导航软件,轻松找到前往纪念馆的路线。
此外,对于从外地来的游客,可以先到达衡山县的汽车站或火车站,再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前往纪念馆。衡山县的交通网络较为发达,与周边县市的联系紧密,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总之,无论是乘坐公交车、自驾还是其他交通方式,都能便捷地到达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和红色文化的魅力。
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开放时间为每天 8:00 - 下午 18:00,晚上设湘滨音乐茶座 20:00 - 22:00。游客可以根据开放时间合理安排行程,充分利用白天的时间参观纪念馆,了解衡山农民运动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晚上的湘滨音乐茶座则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欣赏湘江夜景的好去处。
在参观过程中,游客要尊重历史文物,保持安静,不得损坏展品和设施。纪念馆内的展品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它们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游客应该以崇敬的心态对待这些文物,不触摸、不攀爬、不破坏。同时,保持安静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其他游客的尊重。在参观过程中,不要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以免影响他人的参观体验。
游客在参观纪念馆时,要遵守纪念馆的各项规定。例如,不得在馆内吸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会破坏纪念馆的环境,还会影响其他游客的参观心情。同时,要听从工作人员的引导和安排,不得擅自进入未开放的区域。如果有特殊需求或问题,可以向工作人员咨询和寻求帮助。
在参观纪念馆时,游客要注意自身安全。纪念馆内可能会有一些台阶、门槛等,要小心行走,避免摔倒。同时,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财物,不要将贵重物品随意放置。如果带小孩一起参观,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
游客在参观纪念馆时,要树立环保意识。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如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可以自带水杯和环保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要爱护纪念馆周边的自然环境,不破坏花草树木、不污染水源。
总之,在参观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时,游客要遵守开放时间、文明参观、遵守规定、注意安全、树立环保意识等注意事项,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参观体验,同时也为保护历史文物和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