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衡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259号
2024-11-16
衡山县白果镇,地处衡山县北部,与岭坡乡和湘潭县日华乡接壤,南界江东乡和望峰乡,西邻长青乡和贯塘乡,北毗湘潭县青山桥镇。行政区域面积达 91.2 平方千米。
白果镇历史悠久,相传清乾隆年间,涓水河畔有一株古老的白果(银杏)树,每到果熟季节人们纷纷前来采摘白果入药而得名。这里曾是衡山县北部的政治中心,被称为衡山县的第二县城。白果镇原称白果铺,旧志曰白果市,明代属崇岳乡第一都,历经多个历史时期变迁,于 1984 年 6 月与棠兴乡合并设立白果镇。2015 年 11 月 18 日,又与长青乡合并。
白果镇是一个久负盛名的革命老区,是湖南农民运动的发源地。1923 年,中共党组织派刘东轩、谢怀德同志回家乡开展农村运动,建立了著名的岳北农工会。1927 年 1 月,毛泽东同志亲临岳北考察农运,热情赞扬白果农民和妇女反对封建压迫的革命行动。镇内现有岳北农工会旧址 —— 刘捷三公祠,为省重点保护单位。此外,还有名满三湘拥有 500 年历史的楚南第一桥等历史遗迹,彰显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白果镇位于衡山县西北部,距县城 37 公里。东连岭坡、湘潭花石,西依贯塘、湘潭青山桥,南界涓水与江东乡相望,北与湘潭龙口毗邻。行政区域面积 91.2 平方千米。根据 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显示,常住人口总数为 36802 人。白果镇地处衡山县北部后山片区的中心位置,在区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白果镇交通优势明显。省道 314 线东西贯穿,是衡山县的一条经济大动脉。黄花坪至白果改扩建工程起于衡山县黄花坪,经沙泉、福田铺、岭坡三个乡镇,止于衡山县白果镇,全长 33.44 公里。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行车速度快,极大地便利了周边地区的交通出行。此外,建设中的潭衡西线高速公路将在该镇设立白果互通,进一步提升了白果镇的交通便利性。白果镇还实现了村村通公路,90% 以上的村组公路硬化,并形成路网。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镇,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便捷的通信条件。便捷的交通使得白果镇成为连接娄底、湘潭、衡阳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也为白果镇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的兴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白果镇在清代属朝字。民国二十一年(1932 年),属二区,名白果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 年),与白山乡合并为果山乡。1950 年 3 月,属七区。1952 年,属二区(后为白果区)。1956 年,撤区并乡,设白果乡。1958 年 9 月,与贯塘乡、松柏乡合并,成立伟大人民公社。1959 年,春易名白果人民公社。1961 年 3 月,析出贯塘、松柏公社。1961 年 11 月 —1966 年 2 月,先后属南岳管理局和南岳县。1984 年 2 月,更名白果乡,同年 6 月,与棠兴乡合并,设立白果镇。2015 年 11 月 18 日,又与长青乡合并。白果镇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变迁,其名称和建制的调整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白果镇作为湖南农民运动的发源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23 年,中共湘区委员会派刘东轩、谢怀德回到家乡白果镇岳北村开展农民运动,于同年 9 月 16 日在此成立 “湖南衡山岳北农工会”。岳北农工会通过了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战斗宣言和开展革命斗争的建议,随后平粜、组禁、抗税等反抗地主、豪绅阶级的斗争如火如荼开展起来,会员曾发展到 10 万人。岳北农工会旧址在衡山县白果镇,旧址为砖木结构,是湖南农村常见的祠堂建筑,二进三开间,石额 “刘捷公祠” 是原物。1927 年 1 月,毛泽东同志亲临岳北考察农运,曾在此召开县、区、乡农会干部会,热情赞扬岳北农民运动 “好得很” 和白果妇女反对族权,大闹祠堂的革命行动。岳北农工会是湖南第一个农运组织,树起了湖南农民运动第一面旗帜;是全国第一个工农联合革命组织,成为中国工农联盟的伟大开端。岳北农工会成立以后,开展了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斗争。最为经典的斗争是晓岚港阻谷平粜,粉碎了土豪劣绅囤积居奇、谷米外运,企图抬高当地粮价的阴谋,让农民吃到了 “平价粮”,推动了整个岳北地区平粜减租运动的开展。
衡山县白果镇晓岚村积极发展白玉香丝瓜种植产业,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带动了村民就业。经过多方考察,发现白玉香丝瓜具有结瓜早、采收期长、产量高、耐储运等特点,且晓岚村土质适合种植。于是,晓岚村引入投产近 100 亩白玉香丝瓜。目前基地里白玉香丝瓜长势喜人,基地日产丝瓜 1000 多斤。
这一特色种植产业不仅为市场提供了新鲜的农产品,还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基地能够解决 20 多名村民就业,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来丝瓜基地干活,一天能挣 100 多块钱,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干,也能照顾家里的小孩子了!” 村民肖克正的笑脸映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感。
白果镇在乡村振兴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首先,坚持党建引领的工作思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将党员凝聚在党支部周围,齐心协力抓好村级集体经济。晓岚村在建设好晓岚港农贸市场打破村级集体经济 “零收入” 的困局后,立足本村实际情况,整合村级资源,通过实地考察加研究政策,建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积极引进特色种植,打开了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支部领办、村组合一、公司运营模式,计划引入公司,深化企业化运作,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同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进一步健全理事会,严格规范重大决策、管理运营、利益分配、资本管理等日常行为,不断提高组织规范化水平。
虽然目前晓岚村仍然面临资金投入不足、销售渠道不稳定等困境,但他们充满信心,“天道酬勤,我们还是会继续学习技术,跟上政策,实现预期目标。” 白果镇村集体产业发展的蓝图正在绘就,正朝着乡村振兴的道路前进。
白果镇街道面积为 4.2 平方公里,水田面积为 1361.20 公顷,旱地面积为 61.80 公顷,山林面积为 2262.6 公顷,水面面积为 458.53 公顷。这种分布情况使得白果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貌景观。
白果广公家庙是白果镇极具特色的建筑代表。广公家庙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 - 1644),为纪念黄周一代祖元朝鉴国大夫周惟瑕(广公)所建。清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历经维修,现保存完好。建筑以官式建筑结构为主体,如大木结构、斗拱等造型,高大雄伟,规模宏大。同时,又结合了当地民间的风俗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门厅上方为戏台,正殿为宗本堂,中厅为和议堂,前厅大门门额、门框及 22 根石柱高高耸立,盁联工整并雕刻二龙戏珠及元、明、清历代文官塑像。中后厅内顶棚间装有圆斗如意澡井,檐枋下有十字牌科斗、如意斗拱等,形式与手法均别致多样;其戗角卷尾和山墙卷尾多做成龙虎、如意等花纹,拱眼内则多刻花草纹样,极具湘南地方特色。祠内外所有木刻、石刻、泥塑、木雕等都记载着丰富的历史人物故事及地方民间传说,尤其是 22 根方石柱上大都刻着明清时期名人手迹的对联,特别是上百幅黄周氏名人书法真迹保留至今,更显广公家庙的文化艺术底蕴深厚。广公家庙也是岳北农工会秘密活动场所,为研究我国古建筑艺术及古宗祠建筑风格演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
楚南第一桥始建于 1693 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座桥梁,更是白果镇历史的见证者。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楚南第一桥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感受历史的韵味。
岳北农工会旧址 —— 刘捷三公祠为省重点保护单位。1923 年,全国第一个工农联合革命组织岳北农工会在此诞生。这里见证了白果镇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英勇斗争,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岳北农工会通过了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战斗宣言,开展了平粜、组禁、抗税等斗争,会员曾发展到 10 万余人。1927 年 1 月,毛泽东同志亲临岳北考察农运,在此召开县、区、乡农会干部会,热情赞扬岳北农民运动 “好得很” 和白果妇女反对族权,大闹祠堂的革命行动。岳北农工会旧址保存了当时的建筑风貌,为后人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曾国荃墓位于白果镇五一村燕居组,虎形山。曾国荃作为晚清重要人物,他的墓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墓葬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当时的丧葬文化和社会地位等级制度。曾国荃墓的存在,为研究晚清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赵恒惕故居位于棠兴村朝阳组赵家湾。作为曾任国民政府湖南省长兼湘军总司令的赵恒惕的故居,它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故居见证了赵恒惕的人生历程和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格局。这些名胜古迹不仅是白果镇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为后人了解过去、传承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白果镇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磨血育人、耕读济世” 的文化底蕴在这里积淀深厚。同盟会员唐群英曾在此创办女子学校,为女性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这种文化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白果人重视教育,追求知识。
岳北山歌更是白果镇文化的瑰宝。岳北山歌源于明代,李姓鼻祖大贤公进士出身,通晓音律,为渲泻心中感慨自编词曲唱之,后被人们争相仿效演变成岳北山歌。明末清初王夫之 “贪听姨姨采茶曲”,可见其旋律优美。清顺治时,刘献庭所著《广阳杂记》中记载了衡山曾听采茶歌,足见岳北山歌在当时已成为民间节日娱乐。民国时期,岳北山歌融入革命思想内涵,成为鼓舞人民、教育群众、促进革命的武器,如岳北农工会会歌和 “岳北妇女闹祠堂” 的歌谣。毛泽东同志对 “岳北妇女闹祠堂” 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十年动乱期间,岳北山歌被禁,直到粉碎 “四人帮” 后才得以解禁。如今,岳北山歌传习所在衡山县白果镇成立,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将岳北山歌纳入中小学课后辅导必修内容,推动岳北山歌进校园,扩大传唱面。岳北山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缠绵婉约的情歌类、高亢激昂的劳动类、热情愉悦的喜庆类和幽默风趣的其它类四大类,展现着白果镇人民的生活百态和精神风貌。
白果镇还孕育了众多名人故事。革命家庭父子四人当红军,后其中两人为革命英勇献身,成为革命烈士,另两人分别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迎来了革命胜利。刘东轩组织、参与震惊中外的水口山工人大罢工,成立岳北农工会,后被敌人残忍杀害。刘亚球参加工农革命军,跟随部队长征,为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盛翼联跟随二哥刘亚球在井冈山参加红军,走过长征,为新中国建立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刘亚球和曾任湘雅医院院长等职的盛翼联,革命胜利后仍关心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原农业机械部副部长刘昂,是蔡和森、蔡畅外甥女,她投身革命事业,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白果镇的旅游产业兴旺发达。花果山景区位于衡山县白果镇,以丹霞地貌为主,拥有数个典型丹霞洞穴,错落有致,幽深静谧,层梁叠嶂,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景区以西游记里面的花果山为主题,打造了定海神针(金箍棒)、盘丝洞、五行山、三打白骨精、女儿国、金龟探溪、通天河、蟠桃园、水帘洞、观音台、美猴岩、莲花圣境、八戒洞等西游记神话情景重现,还依托灵山秀水营造一个四季有花、八节有果、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如意金箍棒高 13.98 米,重一万三千五百斤,2017 年已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世界上最大的金箍棒。金龟探溪处丹霞山体一块巨石兀自突出,好像神龟栖息在溪边,景色奇特。水帘洞据《西游记》记载而建,群猴嬉戏,飞瀑流泉,让游客仿佛置身于神话世界。
白果镇具有奇特的丹霞地貌,撑珠石、印子山映衬了难得的丹霞地貌风光。玉带般的桃花溪、涓水河造就风光旖旎的美丽田园。省级美丽乡村棠兴村和岳北新农村示范片旖旎的田园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乡村之美。此外,曾国荃陵墓、国民政府湖南省长赵恒锡故居、广公家庙、虹茶亭等名胜古迹满足了人们寻根朔源的探究心理,为旅游产业增添了历史文化底蕴。
七月流火,衡山县白果镇青阳农场的葡萄园,以缤纷的色彩点缀了衡阳人的炎炎盛夏,以独到的甘甜征服了衡阳人挑剔的味蕾。葡萄架下丝丝凉风,让人顿感清凉;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挂满枝头,香甜诱人。2014 年以来,白果镇通过 “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 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黑提产业。目前,基地面积 500 余亩,年产 75 万公斤,总产值超 1000 万元。基地借助黑提产业,打造了集观光采摘、休闲垂钓、吃住玩乐于一体的农业休闲旅游品牌,生态、旅游、农家休闲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初显成效。
1. 保护环境
白果镇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环境,不随地丢弃垃圾。在涓水河畔、花果山景区等地方游玩时,不要破坏植被和水域生态。如在白果镇集中开展水生态环保专项行动后,涓水河道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提升,我们应共同维护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2. 尊重当地风俗
白果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在参观岳北农工会旧址等历史遗迹时,要保持庄重,尊重革命历史。同时,在与当地居民交流互动时,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例如,在春节等传统节日,白果镇会有传统民俗活动,如张贴廉政窗花和春联等,我们应欣赏和尊重这些独特的文化表达。
3. 注意安全
在花果山景区游玩时,特别是走在玻璃栈道上,要遵守景区规定,注意安全。花果山玻璃栈道桥面宽 1.5 米,长约 168 米,最高处海拔 60 米,游客需谨慎行走,避免拥挤和嬉戏打闹。在参观曾国荃陵墓、赵恒惕故居等名胜古迹时,也要注意保护文物和自身安全。
白果镇作为衡山县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建筑风格、兴旺的旅游产业和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这里既是革命老区,见证了湖南农民运动的辉煌历史,又是生态宜居之地,拥有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奇特的丹霞地貌。
从历史角度看,白果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沿革,是湖南农民运动的发源地,岳北农工会旧址 —— 刘捷三公祠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楚南第一桥、曾国荃墓、赵恒惕故居等文化遗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在建筑风格方面,广公家庙以其独特的官式建筑结构与民间风俗特点相结合的风格,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同时,这些建筑也是历史的见证者,为研究古建筑艺术和古宗祠建筑风格演变提供了珍贵遗产。
旅游产业方面,花果山景区以西游记为主题,打造了众多神话情景重现的景点,吸引着八方游客。奇特的丹霞地貌、美丽的田园风光和丰富的名胜古迹,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特色产业方面,晓岚村的白玉香丝瓜种植产业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带动了村民就业。青阳农场的黑提产业打造了农业休闲旅游品牌,生态、旅游、农家休闲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初显成效。
总之,白果镇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喜欢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的旅行者,白果镇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让我们一起走进白果镇,感受它的历史韵味、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