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衡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259号
2025-04-07
在衡阳,米粉是当之无愧的早餐主角。清晨,街头巷尾的粉店弥漫着诱人香气,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开启衡阳人活力满满的一天。衡阳米粉历史悠久,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曾国藩、彭玉麟在衡阳创建湘军水师,水师官兵大多是北方人,吃不惯米饭,军中伙夫便将剩饭晒干,磨成粉浆,发酵榨成米粉 ,这便是渣江米粉的雏形,也是衡阳米粉的起源。
衡阳米粉种类繁多,有卤粉、炒码粉、鱼粉、生汆粉、筒子骨粉等。制作衡阳米粉,对原料十分讲究,多选用本地渣江米粉,这种粉细如龙须,久煮不烂,入口软糯。卤粉的关键在于卤汁,各家有各家的秘方,卤汁浓郁醇厚,拌上爽滑的米粉,再撒上花生米、葱花等,每一口都超满足。鱼粉则以鲜美的鱼汤为灵魂,用筒骨搭配鱼头,80 摄氏度左右文火熬足 8 小时,熬出浓白鲜香的汤底,搭配新鲜鱼肉,鱼肉鲜嫩,汤汁浓郁,吃的时候先吃鱼、再喝汤,最后嗦粉,让人直呼过瘾。
来衡阳,一定不能错过彭海军鱼粉,这家店的黄沙古鱼粉备受食客喜爱,鱼肉现杀现煮,保证新鲜;紫竹林卤粉也不容小觑,作为桂林卤粉在衡阳本土化改良的成功代表,卤汁酱香浓郁,门店遍布衡阳 ;还有 322 猪肉米粉铺,其杀猪粉用柴土灶大锅烹煮,还原传统 “杀年猪” 的味道 ,深受欢迎。
常宁凉粉,是衡阳夏日里不可或缺的解暑神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300 多年前,是常宁的传统特色小吃。
常宁凉粉颜色晶莹剔透,如同水晶一般,看上去冰清玉洁,光是视觉上就给人带来清凉之感。用手托起 3 厘米厚的粉块,甚至能隔粉看见指纹,因此也有着 “六月雪”“水晶冻” 的美称 。吃起来口感爽滑细腻,入口即化,带着淡淡的植物清香。
常宁凉粉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十分讲究。它以当地山上产的凉粉藤的果心为原料,将凉粉果削皮、剖开、晒干后,装入布袋中用清水浸泡并反复搓揉,直至果内胶汁全部挤出。取出布袋,大约半个小时后,汁水就会全部凝成晶莹透明的凉粉。食用时,将凉粉切成条或片,依个人口味拌入糖、醋、蒜泥、辣椒、香菜等调料,酸甜可口又带着丝丝辣味,让人食欲大增。
想要品尝地道的常宁凉粉,可以去常宁当地的小吃摊,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它的身影,现做现卖,保证新鲜美味。在衡阳市区,像 “外公外婆” 这家店的常宁凉粉也颇受好评,配料丰富,能让你充分感受这道美食的魅力 。
衡阳刮凉粉,是街头巷尾常见的美味小吃,在炎热的夏日,来一碗刮凉粉,那叫一个爽。
刮凉粉的制作过程很有意思,首先将绿豆淀粉加水搅拌成均匀的浆糊,这一步很关键,粉浆的浓稠度直接影响凉粉的口感。接着,把调好的粉浆倒入烧开的锅中,边倒边快速搅拌,直到粉浆变得浓稠,呈现出透明状,这个时候就可以关火了。煮好的粉浆被倒入干净的圆盆子里,等它自然冷却,就会凝固成一大块凉粉。吃的时候,摊主会拿出特制的凉粉刮子,这种刮子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洞洞,摊主熟练地在凉粉上一刮,一条条细长、白嫩且光滑的凉粉就诞生了,看着就很诱人。
衡阳刮凉粉口感爽滑劲道,入口先是一阵清凉,紧接着各种调料的味道在口中散开。它的口味以酸辣为主,酸辣比例恰到好处,酸得开胃,辣得过瘾。调料是刮凉粉的灵魂所在,红红的辣椒油是必不可少的,它为刮凉粉增添了浓郁的辣味和诱人的色泽;醋则为其带来了清新的酸味,让口感更加爽口;再加上生抽提鲜、蒜泥增香、白糖提味、花生碎增加香脆口感,还有翠绿的葱花和香菜点缀,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刮凉粉就呈现在你面前了。
在衡阳,进步巷小吃街有很多卖刮凉粉的小摊,这些小摊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做出来的刮凉粉却十分地道,价格也实惠,只要几元钱就能买到一碗,是体验衡阳刮凉粉的好去处。
糖油粑粑,是衡阳街头常见的甜蜜小吃,承载着无数衡阳人的童年记忆。它外表圆润可爱,色泽金黄油亮,散发着迷人的光泽,就像一个个被精心包裹着的甜蜜宝藏。咬上一口,外皮微微酥脆,紧接着是软糯的内里,口感软糯 Q 弹,仿佛在舌尖上跳舞,香甜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那浓郁醇厚的香甜,甜而不腻,恰到好处,让人回味无穷 。
制作糖油粑粑,原料简单,却讲究十足。糯米粉是主角,衡阳当地多选用本地优质糯米磨成的粉,这种糯米粉做出的粑粑更加软糯香甜。还需要准备好红糖、白糖、食用油等。制作时,先将糯米粉用温水揉成光滑的面团,面团的软硬度要适中,太硬则口感不佳,太软又难以成型,这全凭制作者的经验和手感。接着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搓成圆球再压扁,制成粑粑生坯。随后,关键的炸制环节来了,锅中倒入适量油,烧至六成热,放入粑粑生坯,小火慢炸。炸的过程中要不断翻面,让粑粑受热均匀,直至表面金黄酥脆。炸好的粑粑控油捞出,这时另起锅,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红糖和白糖,小火熬煮,熬至糖汁浓稠,变成红棕色。最后,将炸好的粑粑倒入糖汁中,让每一个粑粑都均匀地裹上糖汁,再小火焖煮一会儿,让糖汁充分渗透进粑粑里 。
在衡阳,糖油粑粑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无论是热闹的早餐摊,还是熙熙攘攘的小吃街,都能看到糖油粑粑的身影。它是孩子们放学后的甜蜜慰藉,是大人们忙碌生活中的温暖调剂。逢年过节,衡阳的家家户户也会制作糖油粑粑,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份甜蜜,共享温馨时刻 。要是想品尝地道的糖油粑粑,可以去石鼓区的和平北路,那里有几家老店,制作糖油粑粑多年,味道正宗,深受当地人喜爱。
茅市烧饼,是衡阳地区享有盛名的传统小吃,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 ,承载着衡阳的饮食文化记忆。在茅市,逢年过节或是红喜事,送烧饼是传统习俗,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蕴含着浓浓的人情味儿。
茅市烧饼之所以深受喜爱,离不开精细的配方和特殊的烘烤方式 。制作时,一共需要五道工序。首先是和面粉,选用精面粉,将其和匀和适,用刀切开面粉时没有气泡,且软硬合适,这一步考验着制作者对面粉和水比例的精准把握,以及揉面的技巧和力度,直接关系到烧饼的口感。第二道工序是做糖条,要以 50 斤面粉加 10 斤白糖为宜,白糖的用量恰到好处,才能让糖条甜度适中,为烧饼增添香甜滋味。第三道工序是将面粉捏成一小块,再把糖条巧妙地塞入面粉中包起来,手法要熟练,确保糖条被均匀包裹,不外露。第四道工序是将包好的半成品用圆棍压匀,使其刚好一个发饼大小,压的过程中要用力均匀,让烧饼的厚度一致,保证受热均匀。最后一道工序是烘烤,将烧饼放在烤炉里烤,只需一两分钟,这短暂的时间却至关重要,火候的掌握决定了烧饼的酥脆程度,烤得恰到好处的烧饼外皮金黄酥脆,内里香甜绵软。
茅市烧饼外皮脆甜,轻轻一咬,便能听到 “咔嚓” 一声,那是酥脆外皮带来的美妙体验;馅薄而甜,咬下去的瞬间,香甜的糖馅在口中散开,却甜而不腻 。而且它常温下可以放半个月,方便储存和携带,无论是作为日常零食,还是馈赠亲友的礼品都十分合适。如今,为了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茅市烧饼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改良,在保留古法制作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芝麻烧饼、陈皮烧饼、五香烧饼等品种 。若想品尝正宗茅市烧饼,不妨前往衡南县茅市镇,那里的烧饼店传承着老手艺,能让你品尝到最纯正的味道。
渣江假羊肉,名字听起来新奇,实则是一道独具特色的衡阳美食 。它虽名为 “假羊肉”,但原料里并没有羊肉,而是用猪头肉、猪瘦肉和荷折片巧妙烹制而成,是渣江人智慧的结晶 。
这道菜的诞生,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宋朝皇后避难到衡阳,身受风寒,周身不适,食欲不振。渣江镇名厨便以猪头肉,佐以八角、桂皮、花椒一同熬汤,将手工荷折片撕成小块,倒入肉汤中,煮沸做成假羊肉汤献上。皇后食后,浑身大汗,顿觉轻松舒适,从此,渣江假羊肉名声大噪 。
制作渣江假羊肉,需要花些心思。先将猪头肉和猪瘦肉洗净,放入锅中,加入八角、桂皮、花椒、姜片等调料,熬成香浓的肉汤,这汤是整道菜的灵魂,一般要熬上三至四个小时,让各种香料的味道充分融入汤中 。熬汤的同时,制作荷折片,把红薯淀粉掺水搅成糊状,倒入滑过植物油的锅中,用文火加热,慢慢摊成荷叶状薄片,冷却后自由折块或切块 。等肉汤熬好,将荷折片泡软后倒入,再加入蒜苗、黄花菜,煮沸 10 分钟,起锅前淋入香油,撒上辣椒粉和胡椒粉 。
刚出锅的渣江假羊肉,热辣滚烫,香气四溢。红艳艳的椒油在汤面上浮动,荷折片与猪头肉若隐若现,再衬以绿莹莹的蒜苗、金灿灿的黄花菜,光看卖相就让人垂涎欲滴 。吃起来,荷折片绵薄爽滑,带着红薯淀粉特有的清香;猪头肉软绵绵又劲道十足,吸收了肉汤的鲜美和香料的醇厚;汤的味道鲜辣浓郁,咸、麻、辣三种味道完美融合,一口下去,浑身冒汗,酣畅淋漓,却又无羊肉的膻腻之感 。而且它还具有羊肉的特殊香味,食后生热,是冬日里暖身又解馋的佳肴 。
在渣江当地,无论是家常餐桌,还是农村酒席,渣江假羊肉都是备受欢迎的菜品,通常以粗瓷大钵盛装上桌,份量十足 。若想品尝这道独特的美食,不妨前往衡阳县渣江镇,那里的餐馆能让你品尝到最正宗的味道 。
衡阳臭豆腐,是一道让人又爱又 “恨” 的美食,爱它的人对其欲罢不能,“恨” 它的人则是被那股独特的 “臭味” 劝退 。不过,只有真正品尝过的人,才会明白它的魅力所在 。
衡阳臭豆腐的制作工艺独特,发酵环节是关键。首先选用新鲜的水豆腐,切成厚约 1 厘米的小方块 。接着将切好的豆腐块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水要没过豆腐,再加入发酵剂,通常用的是臭豆腐专用发酵剂 。把容器密封好,放置在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 。发酵时间因温度和发酵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需要几天到一周时间 。在发酵过程中,豆腐会逐渐散发出独特的香味,当豆腐表面出现一层白色菌丝时,就说明发酵完成了 。发酵好的豆腐,那股 “臭味” 变得更加浓郁,让人隔着老远就能闻到,但这也正是它独特风味的来源 。
发酵完成后,就进入炸制环节 。将发酵好的豆腐块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表面的菌丝 。锅中倒入足量的油,烧至七成热,放入豆腐块,小火慢炸 。炸的过程中要不断翻面,让豆腐受热均匀,直至表面金黄酥脆 ,此时的臭豆腐外皮变得金黄酥脆,咬上一口,“咔嚓” 作响 。
炸好的臭豆腐,还需配上独特的调料 。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辣椒、蒜泥、酱油、醋、香菜等调料 。红彤彤的辣椒油为臭豆腐增添了诱人的色泽和浓郁的辣味 ;蒜泥则让臭豆腐的味道更加香浓 ;酱油提鲜,醋增添了一丝清爽的酸味 ;香菜的点缀,让臭豆腐的口感更加丰富 。将这些调料均匀地浇在炸好的臭豆腐上,一道美味的衡阳臭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吃的时候,先咬一口酥脆的外皮,再吸一口鲜美的汤汁,最后品尝嫩滑的豆腐,口感层次分明,味道浓郁醇厚,让人回味无穷 。
在衡阳,李字号臭豆腐总店是品尝臭豆腐的好去处,这家店已有三十年的历史,是衡阳的老字号小吃店 。这里的臭豆腐炸得外酥里嫩,配上特制的辣椒汁和爽口的萝卜干,口感香辣可口 ,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味,成为了衡阳美食文化的一张名片 。进步巷的李记臭豆腐也不容错过,作为进步巷的元老级店铺,这里人气一直很旺,有时候店面外排队等候的客人达十几米长,只为品尝一碗美味的臭豆腐 。
石鼓酥薄月饼,是衡阳传统的汉族名点,在衡阳已有 140 余年的生产历史 ,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美食,承载着无数衡阳人的美好回忆 。它以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成为衡阳美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
石鼓酥薄月饼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需将精面粉、高档白糖、猪油、桂花、玫瑰、乔饼、饴糖、麻蓉、食盐、水等十二种原料巧妙搭配 。首先,制作水油皮和油酥。水油皮是将面粉、白糖、猪油和水混合揉成,揉面时要充分揉匀,让面团劲道有韧性,这样做出的外皮才会层次分明 。油酥则是用面粉和猪油搓成,油酥的比例和质地对月饼的酥脆程度起着关键作用 。接着,把水油皮擀开,包入油酥,像包包子一样包好后,擀成长条状,再卷起来,切成小段 。将每一小段擀成圆形薄片,包入馅料,馅料通常是由麻蓉、桂花、玫瑰等混合而成,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包好馅料后,将月饼搓成圆球,轻轻压扁,再擀成薄饼状 。最后,将月饼放入烤箱中烘烤,烘烤温度和时间的控制至关重要,一般以 180℃左右烘烤 15 - 20 分钟,烤至表面金黄,香气四溢 。经过这 14 道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工序,一个个精美的石鼓酥薄月饼就新鲜出炉了 。
刚出炉的石鼓酥薄月饼,面呈金黄色,底呈米黄色,形圆如月,厚薄均匀 ,约 10 个为 0.5 公斤 。拿在手中,轻轻咬上一口,先是感受到外皮的酥脆,“咔嚓” 一声,酥皮纷纷落下,紧接着是内馅的香甜,麻仁、玫瑰、桂花的清香瞬间在口中散开 ,甜而不腻,香酥可口 ,口感层次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而且,石鼓酥薄月饼还有着独特的功效,具有祛风润肠、理气解郁、和肠胃、通血脉、润肌肤之功效 。
如今,石鼓酥薄月饼不仅在中秋佳节备受青睐,平日里也成为人们喜爱的茶点 ,亲友间走动也常以此作为伴手礼 。衡阳市南北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石鼓牌》酥薄月最为正宗,是整个行业的风向标 ,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并出口东南亚一带 。1981 年,石鼓酥薄月饼获国家银质奖;1988 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来衡阳,一定要尝尝这百年传承的石鼓酥薄月饼,感受它的酥脆香甜 。
唆螺,堪称衡阳夜宵的 “扛把子”,是衡量衡阳夜宵摊综合实力的招牌小吃,在衡阳的夜宵餐桌上,几乎每桌必点 。
制作唆螺,原料和烹饪手法都很重要。首先要挑选大小均匀的田螺或石螺,将其置于清水盆中,滴入少许茶油,让它们吐出杂质污物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两三天 。之后用冷水洗净,把瘦猪肉泥掺水拌匀,倒入盆中,让螺饱食 。接着,用工具钳去螺尾,这一步至关重要,去除尾部能更彻底地清洁田螺,又能确保更入味,关键是方便吸食唆螺 。然后,加盐少许反复搓洗干净 。准备好螺蛳后,就可以下锅烹饪了,先将螺蛳置于炒锅内旺火翻炒,待水分稍干,加茶油再炒,至香味四溢,螺口掩皮脱落 。接着,再加盐和绍酒复炒 。最后,将炒好的螺蛳与生姜、辣椒、酱油、葱蒜、味精等佐料一道放入骨清汤锅中盖煮 。经过这样一番烹饪,一盆色香味俱全的唆螺就出锅了 。
吃唆螺,讲究技巧,轻轻一嗦,美味入口 。吃的时候,手持螺蛳,将螺口对住嘴,用力一吸,螺蛳肉就会滑入口中 ,那鲜嫩的螺肉,带着浓郁的汤汁,鲜香麻辣,让人欲罢不能 。若是掌握不好技巧,可能吸半天也吸不出肉来 ,不过多尝试几次,就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
在衡阳,解放路夜市和进步巷美食街都是吃唆螺的热门地点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些地方热闹非凡,一家家夜宵摊摆满了桌椅,食客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嗦着唆螺,一边喝着冰啤酒,谈天说地,享受着这惬意的夜宵时光 。在这些地方,你可以品尝到各种口味的唆螺,原味的鲜香、辣味的刺激,每一种都让人回味无穷 。
耒阳坛子菜,是衡阳耒阳地区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有着 “坛子菜之乡” 美誉的耒阳,家家户户都有制作坛子菜的习惯,它承载着耒阳人的乡愁和情感记忆 。
耒阳坛子菜起源于远古时代,那时食物匮乏,为渡过饥荒,人们选用陶罐封存鲜菜,以备应急,这便是坛子菜的雏形 。经过数千年的口传心授、推陈出新,它逐渐发展成为风味独特、品种多样的地方特产 。其制作工艺独特,坛子的选择至关重要,越老的坛子腌出的菜越香,新置的坛子需经过严格技术处理后才能使用 。在耒阳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坛子,有的坛子传承了好几代 。
制作坛子菜时,选用的腌制菜品随季节变换而多样 。春季有黄瓜、南瓜花;夏季有辣椒、豆角;冬季有腐乳等 。制作方法也十分讲究,以豆角为例,多采用干腌法,先将豆角晾晒,再用盐搓,进行第二次暴晒后装入坛子 。这种自然发酵产生的酸味,比工艺制作的醋酸更加醇和、自然 。耒阳气候多雨季、潮湿,正适宜 “霉豆腐” 发酵,加入耒阳秘制的辣椒粉、辣椒油一拌,色香味俱全的腐乳就成了下饭必备 。而且,用来制作坛子菜的萝卜,最好是耒阳新市街的土产,这种萝卜大如拳头,形如球状,含糖量多,水分适中,口感极佳 。洗净后切块烘烤,烘干程度视腌制品类而定,再分别调上湖子酒、辣椒粉、剁辣椒、豆瓣酱及各种配料,和匀上坛,密封严实 。数天后开坛,满屋溢香,咬起来嘎吱脆,吃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
耒阳坛子菜香、脆、咸、辣、酸、甜,营养丰富,能刺激食欲,是餐桌上的百搭神器 。可单独炒食,酸豆角炒肉末,酸香开胃,十分下饭;也可配菜用,如用剁椒蒸鱼头,鱼头鲜嫩,剁椒的酸辣完美融入其中,味道浓郁 。它还是佐粥、拌饭、下酒的佳品,早餐时,一碗白粥配上一碟坛子菜,简单又美味;晚餐时,几盘坛子菜搭配小酒,惬意十足 。在外地工作的耒阳人,返乡时必带的就是坛子菜,寻常人家喝粥下酒,也常以坛子菜佐之 。若想品尝正宗的耒阳坛子菜,可以去耒阳当地的农家,或者在一些农贸市场购买,那里能让你品尝到最地道的味道 。
衡阳的美食,每一道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和记忆。不知道这十大小吃中,有没有你最爱的那一款呢?有没有哪道美食曾给你留下难忘的回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衡阳美食体验,一起交流那些关于美食的故事,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隐藏在衡阳街头巷尾的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