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南华大学攻略

2024-11-16

一、南华大学:历史与成就的交织

(一)历史沿革之路

1958 年,衡阳医学院创建,开始招收公共卫生专业 3 年制专科生,1959 年起招收医疗专业 5 年制本科生,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同年,衡阳矿冶工程学院成立,后历经多次更名和变迁。1962 年初设置采矿系、选矿系、冶金系等。1963 年,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地质专业并入抚州地质专科学校。1969 年至 1978 年,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停办。1979 年恢复,1983 年更名为衡阳工学院,1993 年又更名为中南工学院。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始建于 1962 年,历经多次合并与更名。2000 年,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南华大学,2002 年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南华大学。

(二)申博成功历程

南华大学成立伊始,校党委与行政就将争取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单位作为学校第一要务。2001 年初成立校申博领导小组,启动申博工程。以重点学科评估为契机,推动申博顺利进行。学校采取保 2 争 3 的策略,决定重点申报核技术与及应用学科和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在申报过程中,认真选择研究方向,组织材料组,收集科研成绩。多次召开专家讨论会,反复修改完善申报书,并到全国各地相关高校咨询学习。最终,2003 年申博成功,学校获批核技术及应用、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等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三)恢复组建衡阳医学院

恢复组建衡阳医学院具有重大意义。它传承了原衡阳医学院的光荣办学传统,推进医教协同医学教育改革,为培养更多服务于 “健康中国” 战略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恢复组建后的衡阳医学院组成单位包括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第三临床学院)、附属南华医院(南华临床学院)、附属长沙中心医院(长沙中心医院临床学院)、附属第七医院(湖南省荣军优抚医院)、附属妇幼保健院(临床学院)以及 4 所协作型附属医院(全部为三甲综合性医院)。形成了完整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在医学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南华大学的特色与优势

(一)鲜明的学科特色

南华大学以工学、医学为主,学科特色鲜明。“核特色”“医品牌” 和 “环保优势” 成为学校的三张 “金字招牌”。在核科学领域,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 “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在校友会 2023 中国大学一流学科排名中,南华大学的核科学与技术学科荣膺中国五星级学科,位居全国第 5。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核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居全国十强;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化学工程、医学技术 2 个学科上榜。临床医学、化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 5 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学校还拥有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如核工程与核技术、临床医学等,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二)丰富的教学资源

南华大学设本科招生专业 66 个,直属学院 25 个。拥有 8 所直属型附属医院,分布在衡阳和长沙,附属医院共有职工近 1.3 万人,临床教师 3000 余人;共开放床位 10000 余张,年门急诊量约 600 万人次,年手术量超过 16 万台次。学校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教学团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此外,南华大学还建有国家核医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等 9 个高级平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84 个,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三)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南华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学校在全国率先实施 “免费医学生” 政策,为贫困地区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推进 “医 +X”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于培养 “学科交叉、服务临床、注重创新、引领发展” 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如积极探索 “医 + 工” 和 “医 + 理” 的 “4 + 2”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 2 年理科、工科专业学习与 4 年医学专业学习相结合,并鼓励医学生辅修双学位,同时鼓励工科和理科专业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学生攻读医学专业。南华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培养了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南华大学的地理位置与交通

(一)具体地址与邮编

南华大学具体地址为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常胜西路 28 号,邮政编码是 421001。其所处位置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交通路线便捷

南华大学周边交通十分便利。高速公路方面,靠近 G322、潭衡高速、岳临高速和 S61,无论是自驾还是乘坐长途客车都非常便捷。公交线路更是丰富多样,南华大学本部有四个门,东门、南门、西门、北门,每个门附近都有相应的公交站点。例如,南华大学东门(正门)公交站,南华大学正门直走过路口前行 200 米即可到达;南华大学北门公交站,南华大学北门直行 300 米巷子,出口右手边;南华大学南门(核六所)公交站,核六所大门左行 200 米。

学校周边的公交线路众多,如交通环 B 线公交、K18 路公交、24 路公交、303 路公交等。其中,K18 路公交从衡阳火车站出发,经过东三角线、市第一人民医院等站点,到达中心汽车站,途中经过南华大学北门,是一条较为快捷的线路。24 路公交则连接了衡阳火车站和中心汽车站,途径南华大学、实验中学等站点。此外,还有 168 路公交,起点为南华大学新校区,终点是衡阳南岳机场,途径衡阳华新汽车站、生态公园等地。

在校园内,还有电动观光车和共享电单车等出行方式,为师生在校园内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电动观光车可以方便地将师生从一个校区运送到另一个校区,或者在校园内的各个教学楼之间穿梭。共享电单车则更加灵活,学生可以随时扫码骑行,满足短距离出行的需求。

总之,南华大学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无论是前往市区还是其他城市,都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

四、南华大学的建筑风格与校园环境

(一)现代书院特色

南华大学新校区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充分体现了现代书院的韵味。建筑顺应地形高低错落,巧妙地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背山面水的布局,让整个校园充满了灵气。以院落式布局镶嵌于山林中,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共同打造的艺术杰作。在这里,“山林在校中,校在山林中” 的现代书院特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又能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

(二)优越的学习场所

南华大学雨母校区新图书馆无疑是学校的一颗璀璨明珠。这座图书馆具备强大的 AI 能力、云能力和大数据能力,配备了图书馆客服机器人、RFID 智能盘点车、自助借还机、智慧阅读等智能终端,是一座具有未来感、空间感和科技感的现代化、智能化图书馆。图书馆建筑面积达到了 4 万平方米,共 12 层,每层均为开放式书库、阅览室、学习室,共有 3524 个阅览座位。一楼大厅放置的一块 13.17 平米的高清晰 LED 显示屏,展示着图书馆大数据分析平台借阅排行榜、到馆人数统计、借还书数据、校园 / 图书馆重要通知等数据看板信息与每日书籍推荐、历史上的今天等人文关怀内容,给人以极佳的观感和满满的体验感。此外,图书馆还设有多媒体学术会议室、常规研讨室、名师沙龙研讨室、启发实践型智慧研讨室、5G + 全景全息协同智慧研讨室等功能室,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学习和交流场所。

(三)舒适的宿舍条件

南华大学雨母校区的宿舍条件十分优越。雨母校区宿舍分为笃行园和尚学园等园区。按照以往惯例,大一新生会入住笃行园,寝室是四人寝,上床下桌,有独卫,有空调。尚学园也是上床下桌,6 人寝,同样配备独卫和空调。除此之外,新校区还有三省园,拥有全南华最顶级的宿舍条件,四人寝,上床下桌,有空调,是去年才装修好的。本部致远园,四人寝,上床下桌,有空调独卫,是本部最好的宿舍之一。学校两个校区所有宿舍楼均建有洗衣房,实现了热水淋浴、直饮水、空调全覆盖。数字网络覆盖所有教学区和学生活动区,可随时连接到 WIFI 网络。舒适的宿舍环境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之余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

五、南华大学的文化内涵

(一)南华精神的体现

“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 的南华精神,在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勤勉务实” 体现了南华人脚踏实地、勤奋努力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以勤勉的态度备课、授课,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学生们以务实的精神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科学研究中,科研人员秉持勤勉务实的精神,深入钻研,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技术,为推动学校的科研水平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甘于奉献” 是南华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教师放弃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坚守在教学岗位上,为培养学生无私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们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抗击疫情等重大事件中,南华大学的师生们更是挺身而出,展现了甘于奉献的精神。

“刚健自强” 激励着南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凭借着刚健自强的精神,不断克服困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学生的培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坚韧品质和独立精神,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

“敢为人先” 则体现了南华大学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推出新的举措和方法。例如,在全国率先实施 “免费医学生” 政策,推进 “医 +X”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都是敢为人先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特色文化品牌打造

南华大学依托核学科专业特色,传承 “两弹一星” 精神,从多个维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打造了独具特色的 “核” 特色文化品牌。2002 年,学校在全国率先成立大学生 “两弹一星” 精神研究会,利用全国首批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第三批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的优势,从专题讲座、主题教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五个维度,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校园文化活动。

在专题讲座方面,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 “两弹一星” 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和精神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主题教育活动中,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 “两弹一星” 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如核科学技术协会等社团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实验演示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核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社会实践是南华大学打造 “核” 特色文化品牌的重要环节。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核工业基地、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核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同时,学生们还积极参与核科普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为普及核科学知识做出贡献。青年志愿者活动也与 “核” 特色文化紧密结合,学生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学校,开展核安全知识宣传等活动,提高公众对核安全的认识。

通过这些多维度的校园文化活动,南华大学营造了浓厚的核文化与核精神的校园氛围,充分发挥了 “两弹一星” 精神的导向激励作用和育人功能。

(三)学史增信与文化育人

南华大学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将学史增信、文化育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学校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要求全体师生做到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将党史知识与专业课程相结合,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语言文学学院,院长戈玲玲在讲座中提到,要将学史增信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开展 “课程思政” 教学,挖掘育人元素,构建全方位的育人模式。

学校还组织学生深入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历史责任和使命。通过学史增信,学生们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同时,学校注重传统文化修养的培养,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校党委书记邹树梁在新学期升国旗仪式上对同学们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主动加强传统文化修养,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今年学校将在全校广大师生员工中组织开展 “五个一百” 践行活动,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中国精神的践行者。

六、南华大学游玩注意事项

(一)遵守学校规定

  1. 游客进入校园需遵守《南华大学校园机动车辆管理暂行办法》及《南华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治理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如机动车进入校园需按规定办理通行证或通行卡,在校园内停放 30 分钟以内免费通行,超过 30 分钟需交纳场地占用费,每天每次最多不超过 20 元。

  1. 驾校车辆、的士、摩的、无牌、无证车辆等严禁驶入校园。

  1. 个人参观校史陈列馆无需预约,班级以上集体参观需提前 2 天预约,20 人以上团队参观需提前三个工作日预约,并出示本单位或部门的介绍信或证明。

  1. 寒假期间,学校原则上不留校,确因特殊原因需留校同学需向学院提交书面申请,家长同意,并签署安全责任承诺书。留校期间,原则不离开衡阳,非必要不出校,确需离开衡阳,需履行请销假手续。

(二)爱护校园环境

  1. 当我们漫步在南华校园时,应做到不随意丢弃垃圾,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如在校园

  1. 评论《保环境,从我做起》中提到,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校园环境,不随地扔废纸、白色包装袋等垃圾,不踩倒小草,不随意丢弃瓜皮果壳。护参观校史陈列馆时,禁止触摸展板、展墙或展品,不得随意开启或关闭馆内设备,若有损坏,照价赔偿。同时,注意保持馆内卫生,禁止在馆内饮食,乱丢垃圾。

(三)文明游玩

  1. 进馆参观应举止文明,勿高声喧哗,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在校史陈列馆、图书馆等场所,要保持安静,将手机调至振动或静音状态。

  1. 参观校园时,尊重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不做有损学校形象的行为。

(四)注意交通规则和安全提示

  1. 校园内机动车应严格按照路段交通标志行驶,限速 15 公里 / 时,校园内严禁鸣喇叭。学生上下课时间段,教学区实行交通管制,禁止机动车通行。

  1. 校园内禁止乱停乱放车辆,各类机动车应按规定停泊在停车位以内,或按指定位置停放。严禁在校园行政、教学、办公区、职工住宅区的交通主、次干道、消防通道、人行道、楼寓出入口等非停车场所泊车。

  1. 校园内的电动观光车和共享电单车等出行方式,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1. 高温天气和低温天气时,要注意学校的安全用电和防灾温馨提示。如高温天气离开房间关灯关空调,切断所有用电设备;低温天气雪天出行小心慢行,注意防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