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衡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259号
2024-11-15
明万历辛巳年(1581 年),时任礼部侍郎的曾朝节亲临衡阳,召集郡人修建来雁塔。这一浩大工程历时十三载,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曾朝节作为明朝嘉靖三十七年举人,后在明万历十九年以殿试一甲三名及第进士成为探花,从国子监祭酒一路做到礼部尚书,相当于今日的正部级领导。《康熙府志》记载,曾公倡建此塔,因蒸湘交汇流急,石矶碍舟,故除矶建塔,不仅可利济河道,还如 “俨插文笔”,赋予此塔让故乡人考取功名、多出官员的期望。
自建成后,来雁塔在清嘉庆、道光、同治及民国年间均曾修葺,基本保持明代建筑风格。1989 年,市政府对来雁塔进行全面维修,修复了塔体、塔檐以及各层檐角和塔顶上的鳌鱼、狮、龙、卷草等堆塑,复原了宝瓶、垂带踏跺和二、三级外檐上的石栏杆,恢复了山门。2014 年 5 月 20 日,来雁古塔迎来整体大修,将修缮与三江风光带建设融合一体,构建生态休闲综合体,打造成雁城历史文化风情的展示区。
1944 年衡阳保卫战中,来雁塔遭受重创。塔顶宝瓶部分毁于战火,相传一架被击中的日军飞机刚好撞断了塔顶宝瓶,塔身也被燃烧弹的火焰灼得漆黑。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来雁塔虽受损严重,但主体尚存。战后,来雁塔经过多次修缮,逐渐恢复其历史风貌。1989 年的全面维修和 2014 年的整体大修,使其在保留历史韵味的同时,更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如今,来雁塔作为衡阳市仅存的明代大型砖石结构建筑,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成为了衡阳的重要文化地标。
来雁塔座落于衡阳市北部石鼓区,地处湘江、耒水、蒸水三江交汇处西北部和衡阳来雁新城中心。它南与石鼓书院、回雁峰对峙,寓雁有来回,故名为来雁塔。这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三江之水奔腾不息,环绕着这座古老的塔。站在来雁塔下,可远眺三江汇流的壮丽景象,感受大自然的雄浑之力。周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互映衬,为来雁塔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来雁塔作为导航塔,在古代水路交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陆路交通还不发达的年代,南行的水路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通道。来雁塔矗立在三江交汇处,为过往船只指引方向,类似今日的航标灯塔。据记载,古时建塔故有 “七级浮图” 之美誉,这塔也是七级,为砖石结构,整个塔高为 40 米面积为 250 平方米,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古代航海者的希望之塔。无数船只在它的指引下,安全地穿越三江水域,驶向远方。来雁塔见证了古代水路交通的繁荣与发展,也成为了衡阳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来雁塔为楼阁式砖石塔,坐北朝南,整体呈八角形,通高 36 米。塔基由垒石构成,坚固稳重,塔身则用青砖砌就,古朴典雅。从外观上看,其七级八楞、中空的设计独具特色。塔檐为叠座,下无斗拱,外壁饰有精美的石图案,拱门上还有石质龙凤浮雕,彰显着明代建筑的庄重与大气。整个塔的结构紧凑,比例协调,既体现了明代建筑的实用性,又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来雁塔一层为石砌平顶木梁,南边是正门,上方有楷书 “来雁塔” 三字的汉白玉横额,为清同治十年维修时嵌入,系衡阳人兵部尚书彭玉麟重修并题书。入塔门,可见东西对称开窗,北边为佛龛,设释迦牟尼佛石雕,高约 3 米,座上镌有明万历乙酉夏刘熙妻史氏捐赠等四十八个楷书字。左右有石级螺旋向上,可将观者送上塔顶。从第二层起皆系砖砌,内里穹窿顶或攒顶不一,东、南、西均开有券门,四面开窗,北面佛龛。第二层有跌座观音石雕像,三层置旃坛功德佛石雕像,再上四层则无佛像。每层各绕以护栏,供登塔者凭栏远眺。七层棚顶为圆形藻井,饰星象分野图和绘画,中开圆形小孔,直穿塔尖,晚上可从孔中观察天上星象。塔内石磴盘旋至顶层,引领人们一步步领略这座古塔的神秘与魅力。
来雁塔作为衡阳的文化地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与大雁文化紧密相连,衡阳自古雅称雁城,人们崇拜大雁所寓意的 “仁、义、礼、智、信、忠诚” 等品德。每年秋天,雁群飞越天际来到衡阳,带来美好的期盼。来雁塔因其与回雁峰对峙,寓意雁有来回,成为大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城市的故事和繁华巨变,历经四百余年的光阴,静静守护着衡阳。从古代的文人墨客登高望远,到近代的战火洗礼,再到如今的修缮重生,来雁塔始终与城市一起生长。它犹如一座活着的历史博物馆,记录着衡阳的过去与现在,让人们透过它看到这座城市的古今更迭。新旧记忆在这里交汇,更加坚定了人们实现城市伟大梦想的意志,美好未来触手可及。
彭玉麟书写 “来雁塔” 蕴含着复杂的心绪。彭玉麟是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兵部尚书。他虽不是土生土长的衡阳人,但祖籍衡阳,命运与衡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发迹于衡阳,又肩负国家兴亡的使命回到衡阳,在此建立湘军水师,并将生命奉献给了国家。他对来雁塔极为喜爱,书写 “来雁塔” 三字并用汉白玉嵌于正门之上,不仅将自己的笔墨永远留在了塔上,还让来雁塔留存在时间的长河里。彭玉麟对来雁塔的喜爱,或许源于他对衡阳这片土地的深情,也或许是对大雁文化所代表的美好品德的向往。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于明崇祯丁丑年(1637 年)慕名而来,登临至来雁塔第五层,极目四眺之后,感慨颇多。他将所见之景与内心的激荡与赞美记录在了《徐霞客游记》里:“北惟衡岳最高,其次则西之母雨山,又次则西之大海岭,其余皆岗垅高下,无甚峥嵘。而东南二方圆无际也。” 徐霞客的记录,让来雁塔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广阔视野得以流传,也为后人了解当时的衡阳地形全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徐霞客的到来,为来雁塔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了文人雅士向往的胜地。
公交车:衡阳市内有多条公交线路可到来雁塔附近。其中,123 路公交车会经过一些重要地点,如进步村公交站距离虎形山公园较近,而虎形山公园与来雁塔同处石鼓区,游客可在此换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来雁塔。此外,20 路、135 路、152 路、157 路、158 路、163 路、222 路公交车也会经过进步村公交站附近,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
旅游专线:在旅游旺季,衡阳市可能会开通前往来雁塔及周边景点的旅游专线。例如,在夏季旅游线路推荐中,有一条线路是东洲岛 - 石鼓书院 - 来雁塔 - 玛雅海滩水公园 - 三大夜市(市府路美食街区、雁鸣溪夜市、南华里夜市)。游客可以乘坐这条线路的旅游专线,一站式游览多个景点。
从外地自驾前往来雁塔,可以先到达衡阳市区,然后根据导航指引前往石鼓区。如果从长沙方向过来,可以沿京港澳高速行驶,在衡阳市区出口下高速,然后沿着蔡伦大道、湘江北路等道路前往来雁塔。
市内自驾的游客,可以选择从不同的地点出发,根据交通状况选择合适的路线。例如,从衡阳市中心出发,可以沿着解放路、蒸阳北路、湘江北路等道路前往来雁塔。
高铁站:如果游客乘坐高铁到达衡阳,从衡阳东站出发,可以乘坐 137 路或 146 路公交车前往市区,然后再换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来雁塔。此外,也可以选择乘坐出租车或网约车,大约需要 30 分钟左右的车程。
火车站:衡阳火车站位于珠晖区,从火车站出发,可以乘坐 1 路公交车到达汽车西站,然后再换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来雁塔。也可以选择乘坐出租车或网约车,大约需要 20 分钟左右的车程。
来雁塔与石鼓书院、回雁峰等景点相对峙,游客可以先游览石鼓书院或回雁峰,然后再前往来雁塔。从石鼓书院出发,可以步行或乘坐公交车前往来雁塔。从回雁峰出发,可以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前往来雁塔。
来雁塔附近还有虎形山公园、玛雅海滩水公园等景点。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前往这些景点。例如,可以乘坐公交车、出租车或网约车,也可以选择步行或骑行,欣赏沿途的风景。
总之,前往来雁塔的交通方式多种多样,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在前往来雁塔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周边的景点和交通枢纽,制定更加合理的旅游路线,充分领略衡阳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来雁塔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登塔和游览过程中,游客需时刻注意安全,遵守景区规定。首先,来雁塔高 36 米,游客在登塔时要注意脚下台阶,尤其是从第二层起塔身逐级递缩,台阶可能会变得较为狭窄,避免因匆忙或疏忽而摔倒受伤。其次,塔内部分区域光线可能较暗,游客应小心慢行,防止碰撞到墙壁或其他障碍物。再者,来雁塔周边临近三江交汇处,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切勿靠近危险区域,防止落水。同时,要严格遵守景区的开放时间,避免在非开放时间进入景区,以免发生意外。在游览过程中,如遇到突发情况或安全隐患,应及时向景区工作人员求助。
来雁塔作为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应自觉爱护文物,共同维护来雁塔的历史风貌。首先,严禁触摸、刻画或破坏塔身的青砖、石雕等文物构件。塔内的佛龛、佛像以及石刻碑文等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游客应保持适当距离,避免对其造成损坏。其次,不要在塔内或周边区域随意丢弃垃圾,保持景区环境整洁。同时,要遵守景区的文物保护规定,不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入塔内。游客可以通过拍照留念等方式记录来雁塔的美丽,但不要使用闪光灯等可能对文物造成损害的设备。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来雁塔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长久保存,让后人也能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