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旧址攻略

2024-11-15

一、旧址概况

(一)历史沿革与变迁

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由 1904 年冬创办的 “南路师范学堂” 发展而来。1912 年,“南路师范学堂” 改名为 “湖南公立第三师范学校”,1914 年又改为 “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7 年因 “宁汉合流” 被迫停办一年,1928 年复学后更名为 “湖南省立第五中学”,1934 年改为 “衡阳中学”。抗日战争期间,学校成为流亡学校,1938 年因日机轰炸迁至耒阳,次年又迁入常宁,后又辗转宁远、蓝山等地。1945 年抗战胜利后再次迁入耒阳,1950 年迁回衡阳,1951 年在黄茶岭建立新校址,1953 年改名衡阳师范,1962 年恢复 “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校名,2001 年并入衡阳师范学院。

(二)地理位置与环境

学校旧址设在合江套对岸之晒金坪,位于湘、耒、蒸三水汇合之处,前临湘江,后依八甲岭,周边环境优美。这里曾被誉为 “湘南最高学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三水交汇之处,风光旖旎,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周边的自然风光也为学校增添了不少文化底蕴和历史氛围。

二、建筑风格

(一)早期建筑特色

1914 年,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邹家码头荷花坪建成砖木结构的新校舍。这种建筑风格既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色,又展现出学校对于教育环境的重视。礼堂庄重典雅,为学校举行各种重要活动提供了场所,见证了无数的思想碰撞与文化交流。四进二层教室布局合理,为学生们提供了宽敞明亮的学习空间。其他生活设施也一应俱全,为师生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这些早期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学校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无数师生的回忆与情感。

(二)校园设施与布局

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拥有丰富的校园设施。教学楼是知识的殿堂,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师生们共同探索知识的奥秘。艺术楼充满了艺术气息,为学生们提供了培养艺术素养的空间,音乐、美术等专业的学生在这里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琴房里,悠扬的琴声回荡,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图书科技楼则是知识的宝库,丰富的藏书和先进的科技设备,为师生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校园整体布局合理,各个建筑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校园内还有大礼堂、公寓式学生宿舍、多功能体育馆、标准田径运动场、植物园等设施。大礼堂是学校举行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见证了学校的重要时刻。公寓式学生宿舍为学生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让他们在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多功能体育馆则为学生们提供了锻炼身体的场所,促进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标准田径运动场是学生们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场地,见证了无数的青春活力与拼搏精神。植物园中,各种植物郁郁葱葱,为校园增添了一抹绿色,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学习环境。

三、文化内涵

(一)红色革命传统

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具有光荣的红色革命传统,被誉为 “湘南革命摇篮”。1921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仅仅 3 个月,毛泽东同志便来到衡阳,在三师创建了衡阳第一个党组织 —— 中共湖南省立三师小组。此后,中共湖南省立三师支部也在这里成立,这里成为了衡阳及湘南地区党团组织的源头。毛泽东亲手创建的中共湖南省立三师小组、党支部,犹如湘南大地的第一面红色旗帜,引领着无数革命志士投身到伟大的革命事业中。

从这里走出了众多革命先烈和领导人,陈为人、李启汉、邓中夏、蒋先云、谢维俊、李天柱、贺恕、黄静源等三师学生和校长蒋啸青等 120 多名校友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陶铸、黄克诚、江华、张平化、唐天际、张经武、曾希圣、张际春等成长为党、军队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他们在革命的浪潮中,前赴后继,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

1918 年夏,湖南三师学生组织 “学友互助会” 研究马克思主义;1919 年 6 月,蒋先云等发起组织成立了 “湘南学生联合会”;1921 年,湖南三师又建立革命团体 “心社”,积极开展各种革命活动。这里的学子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在风起云涌的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教育成就与荣誉

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学校为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先后在全省中师会考、学科评估、艺术节和美术展览中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国家教委和省市人民政府的表彰。

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中,有许多成为了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 “三八” 红旗手、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良的教学设施。图书馆多达 20 余万册的藏书和上百种报刊杂志,为学生的课外生活提供了开阔眼界、充实内涵的空间。学校还开设了小教大专、普师、音乐、美术、计算机、英语、体育等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平台。

此外,学校还是湖南师范大学专(本)科自考的助学点,为学生提供了提升学历的机会。学校的办学条件在世现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向现代化发展,“继承创通、务实创新、严谨治校、为人师表” 的优良校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师生不断前行。

四、交通路线

(一)公共交通

  1. 乘坐火车到达衡阳站或衡阳东站后,可以选择乘坐公交车前往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旧址。从衡阳站出发,可以乘坐 [具体公交线路],在 [具体站点名称] 下车,步行约 [具体距离] 即可到达。从衡阳东站出发,可以先乘坐 [换乘公交线路] 到达 [换乘站点名称],再换乘 [具体公交线路],在 [具体站点名称] 下车,步行至目的地。

  1. 市内公交也是一种便捷的出行方式。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旧址附近,如 [具体公交线路] 等。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公交线路,在 [具体站点名称] 下车,步行即可到达。

(二)自驾路线

  1. 从外地自驾前往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旧址,可以通过高速公路到达衡阳市。进入衡阳市区后,可根据导航提示前往雁峰区黄白路 179 号。沿途会经过 [主要道路名称] 等,注意交通标志和路况,确保安全驾驶。

  1. 市内自驾的游客可以选择合适的路线前往学校旧址。如果从市中心出发,可以沿着 [具体道路名称] 行驶,然后转入 [具体道路名称],最后到达黄白路。在行驶过程中,要注意交通规则,避免拥堵路段。

总之,前往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旧址的交通较为便利,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无论是公共交通还是自驾,都能轻松到达这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

五、游玩注意事项

(一)遵守参观规定

游客在参观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旧址时,应严格遵守景区的各项规定。自觉遵守开放时间,避免在非开放时间进入景区,以免影响景区的正常管理和维护。同时,要听从工作人员的引导和安排,不得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确保自身安全和景区秩序。

(二)爱护文物古迹

这一旧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游客们要树立爱护文物的意识。不触摸、刻画文物,不攀爬古建筑和雕塑,避免对文物造成损坏。如发现文物有损坏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景区工作人员。根据搜索素材可知,保护文物需要施工队伍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制度、减少干预、定期实施日常保养等。我们游客也应积极配合,共同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

(三)文明游览

在景区内要保持文明的游览行为,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爱护景区的环境卫生,共同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游览环境。尊重历史文化,不进行不适当的娱乐活动或行为,以庄重的态度感受旧址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

(四)注意安全

在参观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特别是在游览古建筑和参观展览时,要小心行走,避免滑倒、碰撞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如果带小孩一同参观,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动向,确保孩子的安全。同时,要注意景区内的安全提示标志,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五)尊重革命历史

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旧址具有光荣的红色革命传统,游客们在参观时应怀着崇敬之情,尊重革命历史。不进行不当的调侃或不恰当的行为,认真聆听讲解,了解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从中汲取正能量,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