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衡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259号
2024-11-29
衡阳博物馆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明翰路 28 号。周边环境优美,树木茂盛,紧邻西湖公园,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休闲游玩的选择。游客在参观完博物馆后,可以漫步至西湖公园,欣赏湖光山色,感受自然之美。
衡阳博物馆成立于 1973 年,前身为衡阳市展览馆。1992 年,在衡阳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搬迁到风景如画的西湖公园对面。馆舍具有典型的湘南民居建筑特点,琉璃碧瓦,封风山墙,古朴而典雅。
衡阳博物馆是国家综合类博物馆,也是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衡阳市精神文明建设窗口单位和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舍占地面积 5000 余平方米,现有馆藏历史文物 2 万件,其中珍贵文物千余件,有国宝,有多件历史文物赴 20 多个国家展览。
衡阳市博物馆属地方综合类博物馆,设有文物陈列厅、临时展览厅、电教室、中心库房,接待室、资料室、办公室等。馆内展览大厅 7 间,陈列面积 7260 平方米,基本陈列为《馆藏文物精品展》,此外每年还举办 10 余个内容丰富,风格迥异的临时展览。以一流的服务水平迎接四方来客,利用馆藏各类精美的历史文物宣传中华文化和衡阳地方文化是衡阳市博物馆的基本宗旨。自 1973 年建馆以来,衡阳市博物馆共接待中外观众 50 万余人次。
目前全馆在编职工 36 人,退休人员 8 人,在编职工大专文化程度以上人员 28 人,专业技术人员 26 人,技术工人 10 人,其中高级职称 1 人。馆领导 4 人,内设办公室、保管部、保卫部、陈列部、群工部、研究室等 6 个部门。
衡阳博物馆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 9:00 - 12:00(11:30 停止入馆)、13:00 - 17:00(16:30 停止入馆),周一闭馆。中国法定节假日 08:00 - 12:00,14:30 开放。
公交:到达衡阳博物馆的公交路线有很多,如 42 路、36 路、116 路等多路公交车均可到达。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公交线路前往博物馆。
2.. 打车:衡阳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是 6 元、起步距离 2 公里、每公里 2.4 元、无燃油附加费。在春节期间,自农历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四,城区巡游出租车将实行临时加价,起步价提至 11 元。全市有 7 家大型出租车公司经营,管理模式为公司化和个体两种形式,出租汽车车型以昌达、起亚、现代为主。出租车运营时间为全天 24 小时。衡阳市公交车编号规律多样,市区线路有 1 - 303 路、K1 - K39 路;还有两条环行线:环 A、环 B 线;衡西专线;衡云专线。衡阳夜间线路有夜间 36 路、夜间 1 路、夜间 K2 路。城郊线路有 20 路、13 路、K4 路、20 路附线。运营时间早班发车时间为 6:00,末班车最后发车时间普遍为 21:30、22:00、22:30。普通车单一票价 1 元,K 字头公交车单一票价 2 元。
《湖湘名人书画展》(含《湖湘文化展》):步入此展厅,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湖湘文化的大门。这里以图文展示为主,虽文物较少,但却能让人清晰地了解湖湘文化的形成过程。展厅中央的原始社会农耕铜雕栩栩如生,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湖湘大地先人们辛勤劳作的故事;湖南地形地貌图则直观地呈现出这片土地的独特风貌。
第一展室:这里主要介绍湖南省的人类发源。正如所见,展室以图文为主、文物寥寥。然而,展厅中央的原始社会农耕铜雕和湖南地形地貌图却成为了亮点。铜雕生动地展现了先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场景,让人对湖南省的人类起源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第二展室:此展室聚焦湖南省的书院文化、历代学者和学术思想。同样以图文为主、文物很少,但展厅中央立着的胡氏父子讲学南岳的铜雕却格外引人注目。铜雕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那个学术繁荣的时代,让人感受到了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
第三展室:“衡阳名贤践行” 为主题的这个展室,介绍了衡阳地区历代出现的名人。依旧是图文为主、文物甚少,而展厅中央的一排衡阳籍名人铜像则彰显着衡阳这片土地的人杰地灵。这些铜像仿佛在诉说着衡阳名贤们的辉煌事迹,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湖湘名人书画作品展》:这里汇聚了众多湖湘名人的书画作品,展现了湖湘文化在艺术领域的独特魅力。
《馆藏青铜器陈列》:此展厅展出有商周时期至明清时期的各类文物 100 余件。其中,国宝动物纹青铜提梁卣尤为引人注目。这件提梁卣高 50 厘米,最大腹径 38 厘米,1988 年衡阳县赤石乡出土。它的形制与中原地区西周时期的铜卣极为相似,但盖上和腹部装饰的蛇纹、蛙纹等,不见于中原商周同类器物。与之形制、纹饰相近的铜卣仅在湖南湘潭和广西各出土一件,但器高仅 30 余厘米。因此,这件铜卣应是湘江流域越人仿制中原西周铜卣的作品。此外,还有越式鼎、楚式青铜剑等特色展品,让人领略到了古代青铜器的精湛工艺。
《馆藏陶瓷珍品陈列展》:这里展出了新石器时代至清末民初各种质地和类别的文物 300 余件。陶瓷器部分,有生活实用器、陈设观赏器和丧葬冥器等。展品涵盖了哥窑、龙泉窑、磁州窑、建窑、长沙窑、衡阳窑、衡山窑等不同窑口的陶瓷作品,展示了轮制、堆塑、贴花、刻划、模印和各种釉色等丰富的工艺。
《馆藏工艺杂项展》:这个展厅包罗万象,种类繁多。有石器、漆器、骨器、竹木雕刻以及各类金属器。既有名人名家使用的文房四宝,又有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欣赏和了解历朝各代先人们风俗习性、审美情趣以及当时工艺发展水平的平台。
皿方罍:作为 “方罍之王”,皿方罍以其雄浑庄重、富丽堂皇的器形,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的艺术风范,充分展示了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高超技艺。它的传奇经历更是引人入胜,从 1919 年的初露锋芒,到历经海外漂泊的波折,再到 2014 年的身盖合一,皿方罍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此次在衡阳市博物馆展出,无疑是一大亮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一睹其风采。
蛇纹铜尊:这件青铜精铸的蛇纹铜尊,是南北文化交融的产物。其独特的蛇纹锦簇设计,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铜尊上的蛇纹细腻而生动,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独幽琴:独幽琴作为古代十大名琴之一,曾为一代大儒王船山所藏。它不仅是一件乐器,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独幽琴被视为鉴定唐琴的三大标准器之一,其音质悠扬,韵味深长。游客们可以在展览中感受古代音乐的魅力,想象王船山当年抚琴而歌的场景。
印纹白陶盘:这件新石器时代汤家岗文化的印纹白陶盘,距今已有 6000 多年的历史。盘底神秘的八角星纹充满美术底蕴和艺术张力,让人对古代先民的艺术创造力赞叹不已。八角星纹的设计独特而精美,展现了古代先民对自然和宇宙的观察与理解。
青釉褐彩诗文执壶: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古人将诗词刻到酒壶上,使得青釉褐彩诗文执壶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独特产物。长沙窑诗文壶曾是重要出海产品,它不仅体现了唐代的诗歌文化,还见证了古代的对外贸易。执壶上的诗文优美,书法精湛,让人感受到了唐代的文化繁荣。
银杯盘:银杯盘器形雅致,银光璀璨,蕴含着父母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银杯盘不仅是一件实用的器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
螭龙纹金带扣:装饰繁复华丽的螭龙纹金带扣,既有北方游牧民族风格又有中原文化特色。带扣上的螭龙纹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它的独特风格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吉藩九龙钮寿山石印:明太祖朱元璋第八子朱梓之印 —— 吉藩九龙钮寿山石印,雕工精美尽显贵族风范。九龙为钮的设计庄重而威严,寿山石的材质温润细腻。这件印章见证了古代皇家的荣耀与威严,让人对古代的宫廷文化充满了遐想。
狮钮水晶印:狮钮水晶印以 “绥疆赐祜” 为铭,雕刻精妙,质地通透。水晶印上的狮钮造型生动,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这件印章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是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醴陵窑瓷器:醴陵窑瓷器使用了当时先进的釉下五彩工艺,被誉为 “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醴陵窑瓷器的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制作工艺精湛。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陶瓷艺术的一个新高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南岳七十二峰图》:《南岳七十二峰图》以精湛细腻的笔触绘出南岳七十二峰及沿途名胜古迹,为国家一级文物。此画为明代姑孰画派创始人萧云从所作,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存世最古老的南岳七十二峰图。画中湘水涟涟,白帆点点,峰峦起伏,树木叠翠,将衡阳至长沙绵延数百里的南岳七十二峰及沿途城邑、村落、殿宇、廊桥、古塔等名胜古迹一一绘出,并用蝇头小楷悉数标注。画作以精巧的构图、洗练的笔墨将南岳七十二峰风光描绘得疏繁有致,宁静中透出盎然生机。游客们可以从这幅画中辨明方位与坐标,感受明代以来三湘大地的地理变化。此外,展览中还采用了数字化展陈技术,将画卷中湘水涟涟、峰峦起伏的景象动态化,部分景点观众还可以点开互动,真切感受湖湘历史与自然风光的独有魅力。同时,现场还将邀请名师零距离演奏古琴名曲,进行相距千年的古今对弹。
牛形铜觥:牛形铜觥是衡阳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的盖子是牛头和牛背,盖的捉手是一只站立的老虎,腹部是完整的凤鸟图案,眼睛又圆又突,凤鸟的前爪在牛的前腿上,后爪在牛的后腿上,尾巴布满了牛的整个臂部。牛形铜觥是全国唯一完整的牛觥,由器身和器盖两部分组成,形似水牛。器盖的前半部为牛首,二目圆睁,小耳,双角扁平后曲。器盖的后半部上立一虎为盖钮,虎长尾,四肢伫立。牛的躯体浑圆,四肢粗壮,全身以云雷纹为地纹,以凤鸟纹、夔龙纹、兽面纹等为主纹。通体碧绿,造型敦实凝重,纹饰繁缛,制作精细。大多学者认为这是当时衡阳土著民族,即古史传说中的三苗人用于祭祀山岳河川的祭祀用器。1990 年北京亚运会期间,此牛觥入选首届《中国文物精华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
《铜铙》:虽然关于《铜铙》的具体介绍资料有限,但作为衡阳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必定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游客们可以在展览中近距离欣赏这件珍贵的文物,感受古代青铜乐器的神秘魅力。
在衡阳市博物馆的 “湘见万年” 特展中,展览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展陈技术,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参观体验。其中,《南岳七十二峰图》上方的数字装置尤为引人注目。这个数字装置将画卷中湘水涟涟、峰峦起伏的景象动态化呈现,仿佛让观众穿越时空,置身于明代的三湘大地。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南岳七十二峰的壮丽景色,以及沿途的城邑、村落、殿宇、廊桥、古塔等名胜古迹。部分景点还可以点开互动,观众通过点击屏幕,就能深入了解每个景点的详细信息和历史背景。这种互动方式不仅增加了参观的趣味性,还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湖湘历史与自然风光的独有魅力。
独幽琴展项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它复原了弹奏古琴的场景。观众可以近距离聆听来自千年前的悠悠弦乐,仿佛能感受到古代文人雅士的才情与风雅。现场还邀请了名师零距离演奏古琴名曲,进行相距千年的古今对弹。当悠扬的琴音在展厅中回荡,观众们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悠远的世界,沉浸在古代音乐的魅力之中。这种互动方式不仅让观众欣赏到了美妙的音乐,还能深入了解古琴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衡阳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美食丰富多样,令人垂涎欲滴。
衡阳鱼粉:堪称湖南衡阳的骄傲,是衡阳人早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以新鲜的鱼肉和米粉为原料,经过精心烹制而成。上好的鱼汤浸入米粉中,使之更加鲜美爽滑、细腻柔糯。无论是早晨匆匆忙忙的学生,还是忙碌的上班族,一碗热气腾腾的鱼粉总能带给他们一份温馨和满足。
嗍螺:衡阳人把嗍螺叫做 “喝螺”,吃的时候用筷子夹住或者用手拿住,将螺口对住嘴,吸气唆(喝)取,故名 “唆(喝)螺”。嗍螺汤鲜味美,爽口宜人,只有懂得怎么吃的人才能体会到它的美味。
酥薄月饼:衡阳传统名点,历经百年沉淀与传承。以传统手工工艺为基础,融入玫瑰、桂花的芬芳和麻仁的浓郁,香酥而不油腻,还有祛风润肠的食疗效果。
海蛋:衡阳大方习俗的一道风味菜,在宴席和年夜饭中不可或缺。以鸭蛋为主要原料,搭配蔬菜蒸制而成,味道独特。
麻辣肚丝:口感麻辣,肚丝脆嫩,是衡阳的特色美食之一。
地道战卤粉:虽然没有具体介绍,但想必也有其独特的风味,吸引着周边的食客。
紫竹林卤粉:网上搜卤粉的时候看到紫竹林开网店了!紫竹林卤粉的卤水是精华,不像桂林卤粉那样卤味过浓也没有那么多大蒜,就是纯粹的卤香,咸香辣平衡得非常好。卤粉最大的亮点就是牛肉和卤水,门店每日精选新鲜牛肉,先炸后卤,配上一勺用草果、香叶、花椒等十余种香料熬制的卤汁,十分诱人。
红鼻子卤粉:暂未有具体描述,但作为博物馆周边的美食之一,也值得一试。
生汆记米粉:一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连锁品牌。店内的空间挺大,装修也比较精致,饭点的时候基本上坐满了。鱼汤浓白鲜香,是一碗正宗衡阳鱼粉的 “标配”。
串小白烧烤:作为 “夜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串小白烧烤以其新鲜的食材和精湛的火头功夫赢得了食客的青睐。食材从原产地冷链发运,坚持 “人等菜” 而非 “菜等人”,要趁鲜做、趁热吃。云南空运来的牛腱子肉串,外焦里嫩,口口爆汁。仔排穿插生大蒜,烤熟之后,排骨酥脆、大蒜香糯,味道格外诱人。还有热辣鲜香大盆卤虾,配上冰镇蜜酿小番茄,每一口都是夏天爽爽的味道。
伟哥士菜馆:店内环境温馨舒适,菜品色香味俱全。推荐菜品店家独创的酒糟凤爪和酸萝卜炒鸡深受食客喜爱。酒糟凤爪甜辣可口,酒糟的香气扑鼻而来;酸萝卜炒鸡香辣开胃,让人欲罢不能。
建议游玩时间为 1 - 3 小时,可根据个人兴趣和时间合理安排参观各个展厅。如果对湖湘文化和衡阳历史特别感兴趣,可以多花些时间在一楼的各个展室,了解湖南省的人类发源、书院文化以及衡阳名贤践行等内容。若对书画作品和古代工艺品感兴趣,二楼的展厅则不容错过,尤其是《湖湘名人书画作品展》《馆藏青铜器陈列》《馆藏陶瓷珍品陈列展》和《馆藏工艺杂项展》,可以让人领略到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免费开放,关注衡阳市博物馆公众号后预约进馆。个人无需提前预约,团体参观需提前预约,预约电话为 0734 - 8536235。
闭馆前半小时停止入馆,所以在安排参观时间时要注意把握好时间,避免因为时间安排不当而无法完整参观。
参观时遵守秩序,不得大声喧哗,保持博物馆内的安静氛围,以便更好地欣赏文物和了解历史文化。
不得在文物展室拍照,这是为了保护文物的安全和完整性。文物对光线比较敏感,拍照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
爱护公共设施设备,保护环境卫生。博物馆是公共场所,大家共同维护好设施设备和环境卫生,能为自己和他人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